1、感遇张九龄
2、谁料山林隐士无端赏爱,闻到了幽香便悦慕风姿,
3、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4、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5、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6、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7、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8、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9、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10、作品赏析【注解】:
11、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12、whichconformsthemtotheseasons.
13、作者:
14、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15、【评析】:
16、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17、陈子昂用这两个故事,每一事概括为四句,作了对比。乐羊为贪立军功,骨肉之情薄到如此,这样的人,对别人岂有忠心呢?而中山国的傅相,却是一个不奉君命,自作主张,释放一只孤兽的秦西巴。
18、感遇十二首·其一
19、感遇诗·其三
20、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
21、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22、参考:唐诗三百首ISBN7-900375-14-7/G.06
23、yetwhywillyouthinkthataforest-hermit,
24、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5、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凶奴。
26、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这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感遇其三》。它的译文的意思是苍苍茫茫的丁零族要塞,从古至今道路荒僻遥远。
27、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28、(唐)陈子昂
29、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30、陈子昂的《感遇》原出于阮籍《咏怀》。
31、本心:天性。
32、只见他们纷纷战死沙场,有谁来怜悯边疆孤独无依的老人和孩子?
33、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34、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35、岗楼哨所多么颓败孤立,将士们暴尸荒野没有完整躯干。
36、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37、来自汉《乐府》如“莲叶何田田”(《江南》)、“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白头吟》),与“芊蔚”句的句式十分相似
38、情怀。
39、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40、《感遇》的译文: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41、内容有抨击时弊、同情人民苦难的,有感怀身世、抒发心情和理想的,也有感叹人生无常
42、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43、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44、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45、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46、春日兰卉纷披翠叶,秋来月桂皎洁盈枝,
47、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48、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49、作《诗比兴笺》的陈沆以为陈子昂屡次触犯武氏,深恐得罪,告退归隐。其中有几首诗是归隐后所作。我们可以假定,《感遇》诗非一时一地所作,随遇兴感,陆续写成,大多数在武则天酷政猖狂的几年间。至于成进士以前,或归隐以后,可能也有几首,则为少数。
50、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
51、wouldnomoreaskto-betransplanted
5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53、兰桂欣欣生机勃发,
54、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55、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56、张九龄〔唐代〕
57、【韵译】:
58、《新唐书》所记也差不多。这样说,《感遇》诗是陈子昂举进士以前的作品了。但三十八首诗中,所暗指的有许多是武则天执政时的事,第二十九首起句云:“丁亥岁云暮”,全诗是为“荷戟争羌城”而作,这分明是武后垂拱三年(公元六八七年)的事,可知史传所述有误。
59、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60、tenderorchid-leavesinspring
61、orchidandorangei
62、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63、草木芬馨原本出自天性,何必要美人采佩才显芳菲。
64、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65、andcinnamon-blossomsbrightinautumn
66、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67、漫天黄沙起于大漠之南,灿烂的太阳隐没在西边。
68、thanwouldanyothernaturalflower?
69、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70、这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意,自然谐和的佳节良时,
71、坐:因而。
72、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
73、《旧唐书·陈子昂传》说,子昂“善属文,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適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举进士。”
74、areasself-containedaslifeis,
75、汉王朝曾派遣了三十万士卒,来到此地与匈奴族战斗。
76、alluredbysweetwindsandcontentedwithbeauty,
77、春秋自成佳节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