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的19世纪是个辉煌的时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主活在这一时代的梭罗也不例外。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梭罗对超验主义更是身体力行,《瓦尔登湖》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
2、通过作者对瓦尔登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情怀。
3、教学步骤
4、
5、重点品味精彩的比喻,想像其幽美的情境。
6、波澜不惊的湖面,如同睡着了一般平静。
7、教学时数
8、从山顶看,是蓝色。
9、重点、难点
10、三、德育渗透目标
11、四、结语
12、而做到这一点,则归功于梭罗使用的一种与泥土接壤的语言,如同农夫播种一样自然的文字,恰恰,这种语言风格保持着《瓦尔登湖》一书的鲜嫩,而鲜嫩的东西是长久的。
13、理解作者梭罗对瓦尔登湖的如孩童般纯净的喜爱之情。
1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课文和全书的现实意义,是本文又一重要的教学任务。领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意,以达到教学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三题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发掘课文的现实意义。
15、晴空万里而又波涛汹涌时:近处浮光耀金,远处湛蓝;湖水亮蓝,与黛绿交替闪动,微呈浅绿。
16、《瓦尔登湖》这部作品的主旨,实际就是要呼唤同胞勇于改变,提高自己的生活地位,并真正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作者认为,自己肩负着崇高而严肃的使命,其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也非常抽象和深奥。但在语言表达方面,他并没有运用过于抽象的语言,或是一丝不苟地进行说教,而是娓娓道来,阐述了自己在瓦尔登湖居住两年多的生活。作者用清新脱俗的意象与形象生动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自己的见闻与体验,并带领读者一起经历了一次双重旅行,即自然景色之旅和心灵之旅。因此,该部作品的语言总体呈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并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显得形象生动且诗意十足,给人以清新之感。
17、一、形象生动而富有诗意
18、第二、三句用比喻的手法总写瓦尔登湖的姿容。作者将湖比作眼睛,将岸边的树木比作睫毛,将四周的山脉和山谷比作眉毛。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湖的最美的姿容,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美,也隐含了一个道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9、教学重点:
20、三、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课时有限,难句甚多,示例性地品味一两例,然后让学生习得其方法,自行品味鉴赏。
21、湖面平静的像一面大平面镜,没有一丝波澜。
22、这本书主要写了大自然的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喜欢大自然,喜欢自由的生活的情感,语言清新、自然、形象且富有诗意
23、“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有远景全景和近景小景两种景致。远观全景,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它像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近观小景,也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洁而美丽的,像玻璃中的细眼”,两个比喻都生动而贴切,尤其是后一个,感觉很新鲜,这是静心观察、细心揣摩的结果。其间还穿插着描写了一些小生命的自由欢快的活动,有燕子低空汆水、掠水虫带水生光、鸭子整理羽毛、鱼儿在空中画出圆弧线、鱼儿捉虫子、水蝎在水面上滑行……还有水的波纹、水的漩涡等。这些都是湖上最有特征的景物。
24、品味欣赏本文精妙的景物描写,揣摩语言;
25、一、明确目标
26、写景方面.主要描写湖光水色、游鱼嬉戏。依次写了“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
27、三、幽默婉转而丰富奇妙
28、瓦尔登湖语言特色是一部大的美文,里面所插叙的一切对象,都浸润着梭罗的全部情感。
29、“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的湖景,主要写小鲈鱼的嬉戏场面。嬉戏的环境:湖面“出奇地平静”,“
30、《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不但涉猎了西方古往今来的著作,并且还对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书籍也有所研究。然而他视名利如草芥,生活怡然自得,写起书来也是不疾不徐,从容不迫。他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多,记下了不少日记,而这本书就是在他日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其中运用了不少新英格兰地区的口语,且句子不论长短,大部分都属于松散的句式,显得非常随意而自然。但梭罗十分有耐心,他甚至六易其稿,对这种日常口语化的语言进行了整理和提炼,最终向读者呈现出了新颖独特的语言风格。但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语言竟看不出雕琢的痕迹,简明扼要,平易活泼。例如:描写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他写道:“我们度过白天与黑夜时,更多时候与天体之间是没有隔阂的……鸟雀不会在洞里歌唱,鸽子也不会在棚内抚爱它们的纯真。”他质疑那些麻木不仁、随波逐流之人:“为何人们总是将自己的认知水平降到愚蠢的程度,却又美其名曰常识?”这类文字通俗易懂,读者一看便知其意,并且风格平易自然,以独特的视角给人带来新鲜之感。
31、“最美丽灵动”指湖上景物变化多样,生动迷人。作者用高超的写作手法把这种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32、二、整体感知
33、瓦尔登湖(Walden;or,LifeintheWoods),中国大陆译“瓦尔登湖”,台湾译“湖滨散记”,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34、《瓦尔登湖》教案
35、技能目标:着力于从作者写作的语言节奏中感受这种喜爱之情。
36、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37、用玻璃杯中水的颜色到直接向下望河水的颜色,再到人在湖水中游泳身体颜色的变化细致地写出了瓦尔登湖湖水的晶莹清澈。
38、梭罗善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写眼前的一切事物,在梭罗的眼中,这些自然物并非死去,而是鲜活。
39、梭罗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和他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张,那就是回归自然。他在作品中不断地指出,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被家庭、工作和各种物质需求所困,失去了精神追求,过着物欲的生活。
40、拓展目标:学生讨论瓦尔登湖受到的破坏中人类行为的反思与改善。
41、本文描写了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抒发了作者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人类文明发展对大自然破坏的痛心。
42、《瓦尔登湖》该书出版于1854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离梭罗家不远。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43、一、精妙的写景状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品味欣赏精妙的景物描写,揣摩语言。揣摩本文语言,应以句子为单位,通过语句扩展到全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其中许多比喻很精彩,不妨重点品味,提示学生想像其情境。
44、二、能力训练目标
45、湖边:细沙浅水处,黄澄澄的;再远一点,淡绿;愈远愈深;最远处,黛绿。
46、如果梭罗仅仅给我们留下一部一个男人在林中生活的记载,或者说他仅仅退隐到森林之中,在那儿记载着他对社会的抱怨。甚至说,如果他想把这两者都合到一本书里,那么《瓦尔登湖》就不会有这一百年的生命。
47、教学目标
48、《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梭罗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他使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他重新获得了一种成熟的恬静,如果说那不是黄金年龄的清纯狂喜的话。
49、(一)要求学生看注解熟悉作者梭罗。
50、《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表达了他的生活充满了田园风气,给人无限向往。
51、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52、瓦尔登湖的水是这样的透明,二十五至三十英尺下面的水底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赤脚踏水时,你看到在水面下许多英尺的地方有成群的鲈鱼和银鱼,大约只一英寸长,连前者的横行的花纹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你会觉得这种鱼也是不愿意沾染红尘,才到这里来生存的。
53、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
54、梭罗还有一些幽默包含了讽刺的意味,其对当时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批判,并强调了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但如果义正言辞地进行直接否定,则难以被大众所接纳。因而他运用了幽默的方式,绵里藏针地进行讥讽,以达到警世的目的。比如,他说:“国王与王后的衣服都只穿一次,他们并不知道穿上合身的衣服是多么快乐,因为他们只是挂着华丽衣服的衣架罷了。”这便是通过带有幽默感的讽刺,告诫人们不要只图外在打扮而忽略了内在修养。再比如:“每个人都是自己地盘中的主人,沙皇的帝国和这个地盘比起来,就成了冰天雪地中的一个小土丘……但有的人爱上了自己未来将要葬身的土地,不会理睬让自己身体活跃起来的精神。”他的这种语言风格,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55、课时
56、解读本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写景方面,一是抒情、议论方面,一是叙事方面(讲述与瓦尔登有关的传说故事和眼前发生的事)。
57、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掘课文的现实意义。
58、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
59、(三)对文章主要内容的解读。
60、在梭罗的《瓦尔登湖》中,不时还会透露出些许幽默之感,引读者会心一笑。该部作品不论是写人、写景、叙事还是议论,都会偶尔穿插一些幽默,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这种幽默通常表达得较为含蓄,读者必须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例如,他描写自己和鸟儿之间的亲密关系:“有一天,我在园子里锄地,有一只麻雀飞过来落在我肩上。我觉得,任何肩章都不如这个来得光荣。”再比如,他描写一位强壮的樵夫:“他整个人生机勃发,要论体力的坚韧程度,他和松树与岩石能够称得上表兄弟。”这些语言中蕴含了小小的幽默,值得读者认真回味,并且又显得婉转而独特,引人入胜。梭罗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时常会在读者意料不到的地方采用奇特的表达方法,使人感到妙趣横生。
61、二、导入新课
62、这一点,在《瓦尔登湖》一书中处处可见。任何一种美丽的物体都需要有一种奇特的魅力去引发人们观赏。
63、二、平易自然而新颖独特
64、微波粼粼的湖面,蓝绸子般的湖水一只伸到远处的深山。
65、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散文《囚绿记》,作者陆蠡在现代文学史上并不被后来的读者所熟知,但他却给我我们留下了静美的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今天,我们再来熟悉一部静静的书《瓦尔登湖》。(板书)
66、此外,该部作品中还时常引用典故、名言、诗句等,可谓信手拈来,轻车熟路,这也是由于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积淀。这种表达方式给本书的语言增添了典雅含蓄之感,经得起读者的仔细品味。比如:他引用“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个苦役”“卡斯泰利亚之泉”以及莎士比亚的台词等,这些也都能体现出其独特之处。他讽刺一个教会执事在去世之后的财产拍卖,就引用了莎士比亚“人所作的恶,死后还在延续”这句话,显得十分贴切。而他在作品中引用的著名诗歌、句子等,更是数不胜数,随手一翻《瓦尔登湖》便能一目了然。
67、教学设想
68、第一、对比手法。
69、(二)老师简介《瓦尔登湖》。
70、在阳光映衬下:近岸湖水一片鲜嫩的碧绿;黄沙地带,鲜绿;湖水霓虹。
71、品味欣赏本文精妙的景物描写,揣摩语言;重点品味精彩的比喻,想像其幽美的情境。
72、理清意象,找到作者心中瓦尔登湖的形象。(自然、洁净、和谐、具有使人重生的魅力、神秘色彩,带给我休憩的精神财富)
73、正像一切所进展的一样,梭罗记下了人跟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连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一会儿为自我辩护,一会儿充满了喜悦、自由、奔放、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煎蛋卷,让人们在饥饿的一天不断从中汲以营养。《瓦尔登湖》是最早一盘充满维生素的菜肴之一。
74、一、知识教育目标
75、《瓦尔登湖》一书的语言灵动婉约,形象生动,与同一时期的散文游记相较,其字里行间充斥的诗意、运维,都散发着不可抵挡的艺术魅力。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有一段对湖面的详细描述,其意象境界之高,令人昨舌。作者笔触之细腻,瓦尔登湖景色之令人迷离,完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行文有如流水,顺畅自然,令人陶醉。梭罗想表述给读者、表述给世人的思想是深奥而又抽象的,但是他没有运用说教性的语言,没有大篇幅的说理明志,而是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夹带着大自然的清新与透亮送给读者,带给读者一次洗涤精神与灵魂的净化之旅。无论是描述湖畔风光美景的文字,还是湖畔自在生活的抒情语言,作者的文字都显得游刃有余,生动形象。
76、《瓦尔登湖》的语言,形象生动、诗意盎然,从新颖独特的视角展开叙述,显得平易自然而又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其中还穿插有一些幽默的讽刺,婉转而奇特,展现出独到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虽来源于当地的常用口语,显得贴近大众,但又远非日常口语所能相比。
77、这部作品中,不论是描绘湖畔风景的文字,或是讲述作者在湖畔生活的相关文字,都显得清新而灵动,很容易将读者带入当时的场景中。例如:作者描写夜莺,比喻夜莺的叫声如叹息一般,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又如:描写秋天时节不断变化的湖畔风景,作者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白杨树仿佛在讲故事,又仿佛在对着湖面欣赏自己的影子。“九月一日,我就看见了两三棵小枫树的树叶开始变红了,而就在三棵分开的白杨树下面,在一个湖泊的角上,临近湖水。它们的色彩好像在讲述着动人的故事,渐渐地,每一棵树的性格都展露了出来,并欣赏着自己映在湖面的倒影。”作者把湖畔比作画廊,把周围的景物比作画廊中展出的画。每当季节更替,风景变换,就像是旧画从墙上被取下,然后又换上新画一般。这样的语言描写十分形象生动,且富有诗意,很容易使读者受到感染。
78、难点:
79、二、发掘课文的现实意义。
80、瓦尔登湖答案水颜色特点作者从4个角度,来写的:
81、通过典型例句的品味,学习品味难句句义的方法,并对文句自行品味鉴赏。
82、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