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娘不仅仅是一个裨女,而且是剧里剧外的联络人,她作为作者代言人,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意图,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加在了她的身上,她左右着剧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3、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4、[仗势欺人]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5、[卖弄俊俏]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扭捏著身子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
6、[无了无休]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
7、书生张生(君瑞)与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西厢记》故事实际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这部作品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
8、黄新德在黄梅戏《西厢记》中扮演的是郑恒
9、[万里无云]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10、[齐齐整整]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
11、[无情无绪]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
12、西厢记讲的是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13、[倚翠偎红]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悔过了窃玉偷香胆,删抹了倚翠偎红话。”
14、[绵里针]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
15、[眼花撩乱]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16、[殢雨尤云]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蠢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枉村了他殢雨尤云。”
17、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
18、由于红娘的热情相助,几经周折,两人私定了终身。但此事很快就让郑夫人识破了。郑夫人狠狠地拷问了红娘,红娘机智灵活,沉着应对,把郑夫人驳得无言以对。不得已,郑夫人只得同意了这门亲事。
19、[善文能武]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
20、[装聋作哑]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装聋做哑。”
21、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22、莺莺约张生后花园相会,见面后又突然变卦,并有斥责之言。张生病倒书斋,莺莺这才决定以身相许,终于在书斋幽会成亲。崔母发现后,拷问红娘,红娘据理力争,并谴责崔母有过错。崔母无奈,允许二人婚配,但要张生立即赴考。长亭送别,二人恋恋不舍。张生考中状元后荣归河中,终于获得美满婚姻。
23、《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24、[意惹情牵]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25、[三生有幸]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
26、[雪窗萤火]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27、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
28、[衣宽带松]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成一弄。”
29、[束杖理民]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30、[摇嘴掉舌]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得莺莺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祸。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斗争斗合。”
31、[捣枕捶床]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32、[息怒停瞋]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闪了手,且息怒停瞋,听红娘说。”
33、[义气相投]出自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34、西厢记讲的故事如下:
35、[携云握雨]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因今宵传言送语,看明日携云握雨。”
36、[软玉温香]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软玉温香,休道是相亲傍。”
37、[卖俏倚门]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
38、[心惊胆寒]出自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心惊胆寒,浑身上淋漓雨汗。”
39、[玉液金波]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
40、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主要人物,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
41、[一射之地]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42、[送暖偷寒]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43、作结论,西厢记是元代王实朴的杂剧代表作,古代言语唐朝炎症的莺莺传。王实浦所创作的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爱情剧的代表作。表现了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婚姻和爱情自主的主题。王思浦的西厢记取材于唐代元禛所创作的莺莺传。
44、出自西厢记的典故(西厢记里的成语):
45、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46、元杂剧西厢记讲术崔莺与张生长亭送别的情景,展现了一对恋人依依不舍的情怀,短赞的分离又成了长久的恩念。本剧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也体现了人们欲冲破礼教的梦想和现实。
47、[羞人答答]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这小***倒会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48、[义海恩山]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49、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
50、[信口开河]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51、故事说的是唐德宗元年,崔相国死后,其夫人郑夫人携女儿崔莺莺和丫鬟红娘护送崔相国的灵柩回家乡安葬。到了河中府的时候,因为道路受阻,只好暂住在普救寺的西厢房内。这时书生张君瑞赴京赶考,也途经普救寺,在佛殿上窥见到了美丽的莺莺,顿生爱慕之情,便改变了赶考的打算,也在寺中住了下来,所住之处和西厢房后花园仅一墙之隔。
52、[石沉大海]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53、[提心在口]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54、[心痒难挠]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55、[按甲束兵]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56、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57、[枕冷衾寒]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58、[惺惺相惜]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59、从此,张生和莺莺两人暗通款曲,互表倾慕。就在这个时候,叛军头目孙飞虎用重兵包围了普救寺,扬言要夺莺莺为妻。郑夫人没有办法,便许下诺言,谁若能解普救寺之围,就将莺莺许配谁为妻。恰巧,张君瑞的故交白马将军的军队就驻扎在附近,张生便写信请他来解围。
60、[压寨夫人]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如今孙飞虎将半万贼兵围住寺门,道你‘眉黛青颦,莲脸生春,似倾国倾城的太真’,要掳你做压寨夫人。”
61、[义断恩绝]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62、[夜阑人静]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有一日柳遮花映,雾障云屏,夜阑人静,海誓山盟。”
63、《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64、[心急如火]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65、[闹中取静]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您会云雨闹中取静,我寄音书忙里偷闲。”
66、君瑞挺身而出,写信给友人白马将军杜确,杜确领兵前来解围,救了崔氏一家。事后崔母悔婚,令君瑞与莺莺兄妹相称。莺莺侍女红娘仗义相助,先教张生隔墙弹琴,打动莺莺,又为他们传递情诗。
67、《西厢记》的消极方面:故事结局的演变反映了封建时代广大人民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合理追求。这是一种精神自慰的心理现象。这种精神自慰有消极作用。
68、[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69、[羞羞答答]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70、[杏脸桃腮]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杏脸桃腮,乘着月色,娇滴滴越显得红白。”
71、[口没遮拦]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
72、[仁者能仁]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
73、[梳云掠月]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蠹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
74、[七青八黄]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75、[望穿秋水]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76、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通过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77、《西厢记》积极意义是: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78、[四分五落]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蓦闻人道,森森地唬得魂离壳。全家眷爱,多应是四分五落。”
79、[文章魁首]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通晓描鸾刺绣。”
80、《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主要人物: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郑恒
81、[似水如鱼]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勾好夫妻似水如鱼。”明·张凤翼《红拂记·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
82、但是,她又提出“相门不招白衣女婿”,催张生上京应考,张生答应了郑夫人的要求。后来,张生果然考中,当他还没有回到河中府,郑夫人的侄子郑恒来骗娶莺莺。他编造谎言,说张生在京做了卫尚书的女婿。
83、[筑坛拜将]出自《汉书·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84、[豪门贵宅]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先生拣豪门贵宅之女,别为之求。”
85、[盈盈秋水]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86、书生张君瑞上朝赶考路经河中府,在普救寺巧遇前相国之女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君瑞寄居寺内西厢,与莺莺一墙之隔,互相和诗,彼此有情,却无法相见。后来,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抢莺莺为妻。崔母惶急之下向寺内僧俗宣布:能退贼兵者,愿以女妻之。
87、[泪眼愁眉]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88、[银样镴枪头]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
89、[反吟复吟]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功名上早则不遂心,婚姻上更反吟复吟。”
90、《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巜莺莺传》。
91、[梦里南柯]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夫人停婚》:“他实在咽不下玉液金波,谁承望月底西厢,变做了梦里南柯。”
92、[痴心女子负心汉]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汉,今日反其反其事了。”
93、《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94、[一官半职]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千山万水。”
95、该剧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具有诗情画意。
96、[身遥心迩]出自元·王德信《西厢记·泥金报捷》:“小生身遥心迩,恨不得鹣鹣心翼,邛邛并躯。”
97、[分浅缘悭]出自明·崔时佩《西厢记·回春柬药》:“张君瑞,想是你分浅缘悭,雨打梨花深闭门。”
98、[忘餐废寝]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99、[柳影花阴]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100、郑夫人于是改变了主意,莺莺听后也悲痛欲绝。正在这时,张生回来了,由于红娘和白马将军的帮助,最后郑恒因羞愧撞树而死,崔莺莺和张君瑞结成美满姻缘。
101、王实甫(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河北定兴县)人。元代杂剧作家。《录鬼薄》列他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王实甫作杂剧十四种,今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三种。散曲存世不多,出语俏丽,委婉含蓄。
102、白马将军果然顺利地解了普救寺之围。可是,郑夫人临时悔婚,只允许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一气之下病倒不起。莺莺焦急万分,于是派遣红娘前去探望。
103、[偷香窃玉]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104、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105、[忑忑忐忐]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从来驳驳劣劣,世不曾忑忑忐忐,打熬成不厌天生敢。”
106、[打个照面]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
107、[宜嗔宜喜]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108、[水月观音]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109、[无毒不丈夫]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你不辩贤愚,无毒不丈夫。”
110、[玉惨花愁]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玉惨花愁,追思傅粉,巾袖与枕头都是泪痕。”
111、[幽期密约]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焚名香暗中祷告:只愿得红娘休劣,夫人休焦,犬儿休恶!佛罗,早成就了幽期密约。”
112、[金玉良言]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铭之肺腑。”
113、[甜言美语]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
114、[知恩报恩]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
115、故事梗概:
116、《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该剧具有很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117、[眉眼传情]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
118、[并头莲]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地生连理木,水出并头莲。”
119、[睡卧不宁]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几日睡卧不宁,饮食少进,给假在驿亭中将息。”
120、《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
121、[亲上做亲]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