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好家风好家训的故事精选70句

1、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2、家风,孝老的故事:

3、五、曾国藩

4、老母亲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心灰意冷的徐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徐某,报国有心,却无力回天;不忠、不孝,枉为人臣。”

5、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6、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估且不论,但他的家庭教育却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以“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自己身体力行,教育子女也养成勤劳作风。要求“诸男在家勤洒扫”“诸女学洗衣,学煮茶烧菜”。

7、我的母亲活了八十多岁,脑梗半身不遂十多年,几个儿子媳妇悉心照料,受到邻里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我们的孩子对我们也特别的好。好家风代代相传。

8、每个家庭都应该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家庭中,都会因为父母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9、(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10、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1、他一边读,一边讲解,每讲完一段就问她懂了没有。如发现她哪些地方还未理解,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讲解,直到她真正弄懂为止。朱敏结婚时,朱德送给她的礼物也是刚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

12、最出名的要数王阳明的《王阳明家训》和朱柏庐《朱子家训》了吧,现在民间依然在传唱。

13、老舍家训:勤奋是做人的根本

14、《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

15、老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至今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曾说:“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如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做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

16、尊老爱幼,为人谦和,诚实守信,孝道当先。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积德行善,和睦相处。

17、还有就是老辈们生活苦,没条件读书,也吃过没知识少文化的亏,要求我们做晚辈的发奋读书,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好学也就是家风。节俭,勤奋,上进,就是家风。

18、家风,也是一个民族的兴望,也是一个国强民富的重要基石。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爸爸妈妈和气团结,尊老爱幼,爷爷奶奶痛爱女子,我们姐妹兄弟团结,互邦互助,勤奋学习,听存父母,孝顺爷爷奶奶,和邻里邻居都能和睦相处,助人为乐!积极参与一切善举的事。这就是我们的家风!

19、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0、四、朱德

21、二、吉鸿昌

22、我家在农村,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爸妈外出务工赚钱贴补家用,爷爷奶奶是旧社会吃苦过来的人,有个省吃俭用,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就是家风。

23、三、钱基博

24、关于家风的小故事有:

25、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然而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家风故事,讲好家风故事传承好清廉家训,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考的是家教,把良好的家风和清廉的家训都融化在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和血液里面去。

26、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7、展未来,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28、赏析:“幼儿曹”意为:孩子们。这是王阳明写给儿子宪儿的。王阳明的家训采用的是简短的三字句的形式,虽然简短,但是却包含了这位心学大师为人处世、以及建功立业的法门。每一个字都需要细细品读

29、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

30、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31、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32、还为曾家妇女规定了“日课”四项:“食事”,每天早饭后做各种小菜;“衣事”,已午刻纺花或绩麻;“细工”,傍晚即晚饭后做男女布鞋或缝制衣服。曾国藩作为封侯拜相之人,对“日课”还要定期检查,亲自抓落实。俗话说:“人贵勤”,可见,曾家的“崇勤”家风着实可赞。

33、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爱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上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34、我的爷爷养老是和大爷两家轮流,一家养一个月,在哪个艰苦的年代里,爷爷必须吃白面馒头,每次做馍,我们都是窝窝,只有锅中间蒸三个白馒头,是爷爷吃的,与馒头挨着的窝窝,会给父亲吃,因为父亲干的都是体力活。这种家风一种坚持到全家都能吃上白馒头为止。

35、出名的家训有很多:姬旦《诫伯禽书》;刘邦《手敕太子文》;司马谈《命子迁》;琅琊王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范仲淹家训;《包拯家训》;宋·司马光《家范》;《袁氏世范》;朱熹《朱子文集》;陆游《放翁家训》;曾国藩家训;左宗堂《与陶少云书》;高攀龙《高氏家训》;

36、吉鸿昌不忘父训

37、他循循善诱地教育子女努力学习。新中国成立前后,女儿朱敏还在苏联学习,每次回国朱德总要问她是不是学习了毛主席著作。由于朱敏从小生活在国外,中文水平较差,朱德就戴上老花镜,让朱敏坐在他身边,教她一字一句地读。

38、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

39、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40、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1、王阳明家训

42、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43、亲尝汤药

44、哥哥嫂子退休在家,哥哥负责伺候妈妈,嫂子带孙子,孙子们经常带好吃的给奶奶,然后世代同堂一起出去玩,一家人和和睦睦,开开心心。

45、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46、孝顺就是我们这个家的家风。我母亲今年93岁了,她老人家每天都和五岁的重孙子一起,拿着pad看着动画片,看到精彩处,和重孙子有说有笑讨论着。

47、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

48、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49、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50、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平时在家中妈妈也会常常唠叨在学校应该怎么尊重老师同学,更会讲一些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时间久了我脑海中也会时不时的出现这几句话,与其说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不如说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

51、刚到楼下就碰到了满身雨水的妈妈,当她知道姥姥还未回家后,二话不说拿过我手中的伞就奔入了雨中,看着妈妈在雨中渐渐消失的身影,我心底闪过一丝担忧,我站在原地冷风席卷着雨丝时不时的飘到身上,吹的瑟瑟发抖,但我仍踮起脚尖不停的向远处张望,此刻的时间对我来说是那么漫长,终于我看到了两个熟悉地身影相携着朝我这边走来,悬在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我跑上前紧紧抓住了她们的手,此时雨声似乎不再那么大了,因为它已经被我们三人的笑语声所掩盖,空气也不再那么冷了,因为亲情的气息已经温暖了每个角落。

52、我的老家是菏泽农村的,从小我的家风就是尊老爱幼,还是那种传统观念的家风。记得我小时,家里口粮不够吃,基本以玉米面和地瓜面为主。

53、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54、学习,是影响朱德一辈子的事情。为“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朱家节衣缩食送朱德走上了学习的道路,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学习,也是朱德一辈子最为关注的事情。他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并且强调“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

55、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

56、家风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好的家风使人们对这家人有很好的评价和认知,也使他们的后代受益匪浅。

57、一、司马光

58、苏轼在《六事廉为本赋》中认为“功废于贪,⾏成于廉”,他认为:功业毁废于贪婪,德⾏养成于廉洁,为官从政以廉为先,为官之道以廉为⾸。苏轼在《东坡易传》中说:“君⼦之顺(顺利地⼲好事)也,岂有他哉,循理⽆私⽽已。”苏轼还提出了“节⽤以廉取”的主张,为当时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开出了开源节流的财政良⽅。

59、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60、孔子家训:诗礼传家

61、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62、、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自强自立。

63、孔子家训

64、读书正业传家远,孝慈仁爱育苏贤。⾮义不取有⽓节,为政清廉守底线。千百年来,眉⼭苏⽒⽠瓞延绵、枝繁叶茂、宗兴族旺。今天,散居各地和海内外的眉⼭苏⽒后裔始终牢记家训、谨守家规,秉承家风、世代相传。

65、爸爸妈妈希望我做一个宽容、有涵养的女孩。在与同学交往中要友善,不要事事斤斤计较,切忌伤了和气。邻里之间也要团结友善,见了面主动打招呼,遇到困难相互帮助。在严格要求我的同时,爸爸妈妈也在生活中做了好的榜样,也从不谈论大人之间的是非。

66、徐庶被一封假造的书信轻易骗到了许昌,此举使深明大义的母亲痛极而自尽,造成了徐庶终生的遗憾,他因此痛恨曹操,曹操也只落得一场空欢喜,得到的是一位终生不为其设一计的旁观者。

67、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68、孔子对其儿子的教育是从做人开始,并不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背诵多少文字,做对多少个题,而是从《诗》《礼》入手。为何要学《诗》?诗发自心生,能表达人的最真实、真诚的感情,优美的文字,能够把话说的更好;为何要学礼,就是要教育孩子有道德,懂礼貌,不争不抢,与人和谐相处,才能更好的为人处世。

69、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70、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孝敬老人,与人为善,凡是不于人争执让人三分天地宽。

上一篇上一篇:奋斗语录经典短句精选285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