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其他诸侯国且不说,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军事实力跃居山东六国之上,仅次于秦国,秦赵几次大战赵国甚至不落下风,比如赵奢在阏与之战,廉颇在几之战,李牧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都曾大败过秦军,即使长平之战赵军损失了40余万精锐,但赵国军事实力尚存,仍然是山东六国的军事强国,按理来说赵国不至于这么快就亡国了,那么赵国军事实力仅在秦国之下,为何却没能坚持到最后?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国的综合国力远不如秦国。
长平之战初期,廉颇虽然作战不利但很快稳住了局面,退守至丹河东岸坚守不出,随后赵孝成王派出使者和秦国议和,秦国以反间计使得赵王临阵换帅,以赵括换下了廉颇,其实与其说是赵王中计,倒不如说是赵王不愿意打消耗战,所以换下了保守的廉颇。
赵括接掌军权后一开始并没有主动出击,但是赵王却令他速战速决,这才使得赵括渡过丹河,不仅被白起断了粮道,自己也陷入重围之中最终兵败,40余万赵军被坑杀。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强兵策略只是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其他方面尤其是农业并没多大改善,赵国的粮草不足以支持一场规模巨大和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反观秦国,商鞅变法奖励农耕,秦惠文王时攻取巴蜀又得到了两个大粮仓,虽然长平之战秦国消耗也很大,但是秦国咬咬牙还能撑下去,赵国却没办法打持久战,所以赵孝成王才会换下廉颇,并让赵括主动出击,说到底还是因为赵国粮草短缺。
长平之战后秦国随着都江堰和郑国渠的先后开通,巴蜀之地和关中成为千里沃野,为秦国征战四方提供了强有力的粮草供应,赵国粮草短缺的情况则越来越严重,前230年赵国遇到严重旱灾更是雪上加霜,国内极度缺粮,李牧再能打也没辙,就算他不被夺兵权,实力太过悬殊最终赵国还是逃不了亡国的命运。
战国四大名将,秦国有白起和王翦,赵国有廉颇和李牧,秦灭赵之战中赵国实力远远不如秦国,李牧不仅两败秦军,而且在粮草极度缺乏实力不济的弱势之下,在井陉挡住了王翦主力大军达数月之久,由此可见赵国的军事实力确实很强,赵国之败并非是大将能力不行,也不是赵军战斗力不行,打仗最终还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赵国之败非战之罪也!
除了国力不如秦国之外,赵国还多了好几位拖后腿的猪队友:赵悼襄王一上来就夺了廉颇兵权,逼得廉颇远走他乡,还废长立幼立品行不端的小儿子赵迁为太子;李牧在阵前卖命,后方赵迁、赵悼倡后、丞相郭开专权乱政,并听信谗言夺了李牧兵权导致李牧被杀;反观秦国,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历代明君无乱政之虞,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制度下,秦国历代名将辈出,秦军上下以军功为念,除了赵国堪与一战,其余五国远非敌手,此消彼长之下,国力本来就不如秦国的赵国被秦国所灭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