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诗歌四首
1、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2、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重难点)
3、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4、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观沧海》描写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5、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让我把为你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6、一要激发学生有所感、有所悟,珍视学生的初读体验。例如读《观沧海》《天净沙·秋思》,实行体验式教学,学生的答案可能各有不同,都应加以鼓励;如果发现有的答案“离谱”,也应鼓励,同时温和地纠正。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法,强令学生接受教学参考书的标准理解。
7、诗作中诗人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与同情,并给予友人关切与安慰。
8、★第一单元第3课《雨的四季》
9、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10、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11、*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12、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13、A.诗歌作者曹操,是东晋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14、漂泊孤独凄清伤感
15、⑶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图,真切的表现出游子的之情。
1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考查诗歌的情感表达方法。
18、对某些重要的诗句,要提供一点背景常识作为感悟的基础。例如,读《观沧海》中“日月之行”四句,就要告诉学生: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荡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没有这样宏伟的抱负,没有这样阔大的胸襟,他怎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呢?
19、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重难点、必考点汇总
20、两诗画线句都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75首古诗大全
1、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4、明确:“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5、这句是景物描写,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点明时令。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事,又融情于景,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
6、本题考查学生描述画面的能力。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尽量细致生动。这句话是写黄鹤楼前鹦鹉洲的景象,抓住诗句中的景物“树”与“草”以及表现其特点的字词,重点理解“历历”“萋萋”两词的意思,描述画面内容。
7、李诗中的“愁”是对朋友的担忧之愁。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8、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播放录音)
9、本题考查炼字。炼字题要先解释本字,再联系句子解释句意,如有手法要赏析手法,没有手法则扣住作者情感分析。“若”的本意是“好似”“好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若”字表明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体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10、考查对诗文写作技巧和主旨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陪伴在友人身边,采用了寄情于景的方法,既对友人劝勉宽慰,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担心和思念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1、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反复吟诵诗歌,领略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13、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14、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15、(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明确: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7、观沧海:《乐府诗集》、乐府诗次北固山下:《全唐诗》、五言律诗钱塘湖春行:《白氏长庆集》、七言律诗天净沙:《全元散曲》、词——小令
18、小桥/流水/人家,九种景物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19、古代诗歌那时候讲韵,但要是按韵分还是后来总结的。无论古诗现代诗大体分,都含在十三道大辙内。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niéxié)、一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
20、示例: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鲜美,长得非常茂盛。
三、初一语文古代诗歌四首
1、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2、示例: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涌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3、欢迎加入一棵树初中语文教师群
4、2009年11月6日。。。半期复习之阅读(1)(人教。。。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三单元古代诗歌。。。。(课后作业)上"古代诗歌四首"全做,并订正。。。古代诗歌四首复习:
5、“若”指“好似”“好像”,作者运用联想(虚实结合)手法,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6、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7、背诵四首诗,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8、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9、(解析: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1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1、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12、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13、两诗画线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渡荆门送别》抒发了作者李白对故乡依依不舍(或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5、诗人王昌龄于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16、(暑期预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清单
17、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18、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19、(5)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悲伤到极点)
2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四、现代诗词大全500首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
2、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3、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文知识点
5、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6、(20山东青岛七年级期中)诗歌阅读
7、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8、▲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9、考查诗句的赏析和诗歌的情感。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
11、(20北京九年级二模)阅读《天净沙·秋思》和《枫桥夜泊》,完成下面小题。
12、点拨展示:秋日的枯藤缠绕着老树,这是傍晚的乌鸦落脚的家,眼见着有一处小桥独立、流水潺潺的人家,却不能进,只好骑着这匹瘦马,继续行进在古老的小道上,迎着西风,看着夕阳,肝肠寸断,沦落天涯。
13、⑸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15、“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16、引导学生了解诗中的基本情境。例如《次北固山下》,“次”表明北固山不过是诗人长途旅行中的一个行经地,他还要乘驿车到别处去;此时正值岁末,人们大都回家团聚,而他依然在外奔波。这就是基本情境,了解这一点,对诗的内容才能有所感悟。
17、——(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18、C.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为了和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19、“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20、阅读理解选了水、云、莺、燕、花、草几处、谁家说明其少,更能点出春天之意钱塘湖的早春明丽美好,诗人陶醉在这迷人的湖光山色中,流连忘返。更加;燃烧暮春今春看又过说明春天即将过去A江水碧绿澄澈,显得飞翔的水鸟更加洁白无瑕,江边青山葱郁,山花像要燃烧的火焰,绚烂无比有四种类型1:莺燕——常常象征春天美丽景色如,几处早莺争暖树2:雁、青鸟——信使如,归雁洛阳边3:杜鹃——深深的离愁很多指乡愁4:鸿鹄、鹰——远大志向如,雁雀焉知鸿鹄之志。
五、古代诗歌四首七年级上册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3、★第一单元第1课《春》
4、“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5、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6、⑶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7、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每首诗歌的主题。
8、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幻灯片3中增加飞行的雁行。文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9、请赏析“海上生明月,江春入旧年”。
10、明确: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11、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12、应该是四首绝句。汪精卫最负盛名的诗作,是当年在狱中写成的《被逮口占四绝》:“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这一组诗壮怀激烈,又被称为《慷慨篇》。其中尤以第三首脍炙人口,以燕侠荆轲及楚囚钟仪自许,直欲“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其晓畅刚毅、练达天成,作为就义诗,可谓冠绝古今。。
13、②“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风正一帆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因为有时风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一个“正”字包含为“顺”与“和”的内容,表现了风平浪静的景色。()
14、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15、(学生概述,老师补充指正)杨树花已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16、示例:“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17、A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8、⑵第2句:叙述作诗“闻道”,表达了一种闻知朋友讯息的心情。“过五溪”,足见迁谪之,道路之。
19、鼓励学生运用联想理解诗句。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新年和旧年的交替,气象阔大,无妨让学生在理解诗人本意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联想,要相信学生中总会有说得好一些的。联想也是有感悟的一种表现,有联想才能把诗读“活”。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