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兴趣的重要性的句子【100句文案】

一、论语十二章

1、所谓好学,就是抖落身上的浊气,让自己时时刻刻都能神清气爽,让自己了然分明,让自己有个好心情。

2、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3、(8)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4、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D)

5、在历史上,《论语》的地位非常独特。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威力可见一斑。《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6、(4)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7、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8、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9、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10、鲁庄公不听,结果真的成了反面教材(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这个故事领悟前面“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含义)。

1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12、寓意: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13、(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15、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6、(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8、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19、鲁庄公娶了齐国哀姜为妻,第一次来到鲁国的时候,鲁庄公让鲁国贵族的夫人们带着玉帛去拜见哀姜,这种做法是违礼的,按照立法女人见面携带的礼物应该是枣、栗子等物品,玉帛是男人会见时才能携带的礼物,而且按照品级的不同有不同的规格要求。

20、与朋友交往应该做到诚信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二、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兴趣的重要性的句子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2、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

4、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7、(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9、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1、✦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14、学期伊始,一切归零,一切新发于硎。

15、对方一听,毫不客气地给予了反击:国君的创新如果合乎礼法的精神,就会被后人立为制度(君作而顺则故之),如果违背了礼法的精神,就会被当成违礼事件记录下来,变成反面教材(逆则亦书其逆也)。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7、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8、译文:孔子站在河边上说:“过去的如此夫,日夜不停地流去。”

19、论语十二章中运用比喻,指明时间宝贵,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意思是: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扩展资料:《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2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从全书来看,《论语》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其中有孔子弟子所记,也有一部分可能是孔门后学所记。内容主要是记孔子的言行,有孔子应答弟子和当时人的话,也有弟子间相互谈论他们所听到的孔子言论。

三、论语十二章高中语文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3、空有鸿鹄之志,不知砥砺前行,终将眼高手低,轻佻浮躁,以至于万事付诸东流。仅凭坚韧勇毅,却未志存高远,只能囿于当下,心力不足,落得个碌碌无为下场。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5、(6)往、离去这,指河水

6、(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7、《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8、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9、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10、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11、求知态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求知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修身做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13、③[好(hào)]喜爱,爱好。

14、(答案)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弄破了,原谅我好吗?

1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6、(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8、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0、(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论语十二章注释

1、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论语十二章,说仁、说知,说友!仁者爱人,这是孔教的最核心的观念。孔教的仁爱思想,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则是建立在神性的基础上。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择其善者②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8、(注释)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9、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1、子夏①曰:“博学而笃志②,切问而近思③,仁④在其中矣。”(《子张》)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则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6、(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18、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五、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

1、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2、白话释义: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3、寓意: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4、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主张依照礼仪和本分行事,“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

5、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

6、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7、(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下联: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扩展资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4、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15、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1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7、寓意:人应当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并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多学、多思、多问。

18、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9、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20、“有朋自远方来,不宜说悦乎“

上一篇上一篇:春日的意思【100句文案】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