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骊姬之乱
1、夷吾能成功继位,源于授之以“利益”
2、之后是里克迎立重耳,重耳拒绝;
3、后来晋献公派人攻打蒲城,重耳不敢违抗老爸的命令,又翻墙跑去了狄国,从此就在外面流亡了19年。
4、里克、郑父的分析非常中肯,重耳、夷吾都是长公子,且一个有秦国庇护,另一个有翟国辅佐,国内的百姓都怨恨骊姬母子,只是由于晋献公在世才不敢造次,现在国有大丧,支持重耳和夷吾的人必定会有行动,到时里应外合,奚齐肯定无法坐稳君位。
5、晋献公先是有了儿子申生、重耳、夷吾,后来在攻打骊戎的时候,俘获了一个美娇娘,也是个祸水,就是骊姬。
6、问题2:骊姬为什么要陷害太子?
7、(24)谮(zen):诬陷,中伤。二公子:指重耳和夷吾。
8、太子党成员猛足看到后,问太子申生:主持祭祀不让长子您出面主持,却让奚齐去祖庙主持,太子您的地位岌岌可危了啊,打算怎么办呢?(猛足乃言于太子曰:伯氏不出,奚齐在庙,子盍图乎!)
9、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10、(10)大子:太子,指申生。
11、(41)翟:同“狄”,古时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12、然后,重耳上位的机会来了。
13、重耳和夷吾听到这事儿,赶紧出逃。
14、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10):“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15);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
15、从晋献公开始,经申生、奚齐、夷吾,最后重耳,共五世,所以司马迁称骊姬给晋国带来了“五世之祸”。
16、春秋年代的散文作品。出自《春秋左传》,作者不详。描写了僖公六年在晋国发生的骊姬乱政的事。骊姬(春秋),陕西临潼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
17、问题4:太子申生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他的两个兄弟又如何?是什么造成他们之间性格的差异?
18、战国时的韩非,对晋献公“继文绍武”、开疆拓土,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他在《韩非子·难二》中载文:“献公并国服国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晋国经过献公拓土,由偏居一隅深山小国,一跃而为一等诸侯国。太史公司马迁评价他:“当此时,晋强,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狄,东至河内。”
19、劝他的人表示,我TMD也是日了狗了。
20、在“骊姬之乱”事件之后登上君位的夷吾,采取了怎样的政策来处理党争的问题呢?为夷吾登上君位起到重要作用的重臣里克、丕郑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继位前曾向秦穆公承诺的割让河外列城五一事,登上王位的晋惠公能否兑现呢?
二、骊姬之乱是哪一年
1、荀息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但最大的缺点也是忠诚。
2、到了奚齐快要成年时,骊姬早已和中大夫有了预谋。骊姬对太子申生说:“国君梦见了你母亲齐姜,你一定要赶快去祭祀她。”太子到了曲沃去祭祝,把祭祝的酒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晋献公在外打猎,骊姬把祭祀的酒肉在宫中放了六天。晋献公打猎回来,骊姬在酒肉中下了毒药献给献公。晋献公洒酒祭地,地上的土凸起成堆;拿肉给狗吃,狗被毒死;给官中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骊姬哭着说:“是太子想谋害您。”太子逃到了新城,晋献公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
3、毕竟在晋献公即位前,晋国刚刚经历了67年的内乱啊。
4、当年晋献公尚未即位时娶了妻子,但没有子嗣。
5、趁申生回京述职的机会,骊姬邀他一同道花园赏花。二人正走着,忽然从前面飞来一些蜜蜂,围着骊姬不停地飞动。申生怕后娘被蜇,自己承担不起这个罪责,便走过去撩起宽大的衣袖为她驱赶蜜蜂,这个情景被躲在山石后面的晋献公看见了。他老眼昏花,以为申生在摸骊姬,便出来加以阻止。骊姬便趁势跪到晋献公身旁,说申生想非礼她。
6、(16)小臣:在宫中服役的小官。
7、(34)狐裘:大夫的服饰,尨茸(mengrong):蓬松杂乱的样子。
8、公子重耳拒绝了里克、郑父的好意,外人都认为重耳果然是为贤德的公子,重视礼仪、淡泊名利,史书也因为重耳辞谢君位而赞扬他的贤德。然而,公子重耳真如他所言,是因为以上原因才拒绝回国继位吗?
9、点评:太子申生明知骊姬诬陷自己,但仍然不忍心申辩,最终上吊自尽,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着实可悲。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太子申生性格懦弱,愚忠,迂腐而不知变通。相比之下,重耳和夷吾两人就很机灵,一发现势头不妙,先逃跑,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10、晋献公得到美娇娘骊姬之后,不到很长时间,便生下了儿子奚齐。骊姬功不可没,于是开始了她的离间之旅。
11、尽灭桓庄之族的事情才刚发生,申生就不记得了,怀着侥幸心理去做乖儿子。
12、运气不错,申生在稷桑击败皋落氏。同时晋国国内关于太子申生的谗言谣言也越来越多。(《国语·晋语》果败狄于稷桑而反,谗言益起。)
13、但历史不是小说。小说可以写的跌宕起伏,历史往往没有这样精彩,如果把小说比作《指环王》的话,那么历史就更像《冰与火之歌》,看似主角的人物,几章之后就会莫名挂掉。在上帝的笔下,没有哪个人物是安全的。
14、正当晋国蓬勃发展的时候,在晋献公晚年发生了骊姬之乱,使方兴的晋国遭受了挫折。晋献公前后共有六位夫人,先娶于贾国,称贾君,无子,不得立为夫人。晋献公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后娶大戎狐姬和小戎子,分别生重耳和夷吾。晋献公伐骊戎时又获骊姬姐妹,骊姬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15、后来,画风变得有点少儿不宜:
16、当奚齐被里克突然袭杀在晋献公的葬礼上时,作为首席大臣的荀息就应该意识到晋国朝局的危险,在这种时候,荀息应该立刻查办凶手,铲除反对派,可荀息做了什么呢?
17、里克等已杀奚齐、悼子,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欲立之。重耳谢曰:“负父之命出奔,父死不得脩人子之礼侍丧,重耳何敢入!大夫其更立他子。”
18、《史记·晋世家》:十月,里克杀奚齐于丧次,献公未葬也。荀息立悼子而葬献公。十一月,里克弑悼子于朝,荀息死之。
19、初,晋侯使土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为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日:“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35)?”
20、《史记·晋世家》:荀息将死之,或曰不如立奚齐弟悼子而傅之,荀息立悼子而葬献公。
三、骊姬之乱到底有多严重
1、先丹木说:“这样奇怪的衣服,神经病都不会穿呐。国君还说‘杀尽敌人再回来’,敌人杀得完么!就算杀完了,国内依然会有谗言,不如抗命不遵吧。”(《左传·闵公二年》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曰‘尽敌而反’,敌可尽乎!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
2、什么是大小宗呢?这要说说宗法制:
3、(32)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板》。怀德:心存德行,不忘修德。宗子:周姓子弟。
4、如果说这第一点还能用“申生可能是天生弱智”勉强圆过去(才怪)的话,另一个关键,就实在没法说清楚了。按照记载,太子申生献上的祭品是“胙”,《说文解字》中释义,“胙”就是祭祀时候用的肉。根据周朝时期青铜器的造型,我们可以推断,祭祀时候用的,可能是烹煮过的熟肉。
5、公族是指君王的宗法血统组织,即历代国君的直系后裔。公族作为君王的宗法血统组织,是国君政权的血缘靠山和社会基础,也是国君政权的中坚力量和坚强后盾,政治上世袭最显要的官爵,经济上世袭最发达的封邑,军事上则构成诸侯军队的主力和中坚,因此春秋诸侯列国都是以公室宗族近支作为政权的主体,而晋国却反其道而行之,确立了与其他诸侯国相异的“无公族”制度。无公族,不仅有悖于宗法制的原则,而且也改变了国君政权的结构,对晋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6、 “祸”亲人
7、点评: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骊姬原本就对晋献公心存怨恨,故而早就开始算计祸乱朝纲。从晋献公不听从他人劝告,执意立骊姬为夫人这一刻起,其实就注定她和太子申生之间一山不容二虎。再加上骊姬顺利的生下了一个儿子奚齐,让她的野心进一步膨胀。在这种情形之下,她怎么会容忍一个与她非亲非故的太子申生成为晋国的储君呢?一旦太子申生成功继位,对她和她的儿子也极其不利。因此,从她的立场来分析,必须除掉太子。
8、这个……难道晋献公是先天性的嗅觉味觉丧失?导演,咱们出来聊聊好么!这段情节我实在编不下去了!
9、既然决定了要立奚齐,那几乎必然会杀死申生以防内乱。甚至凡是有能力在晋献公死后,跟奚齐扳扳手腕、争夺国君之位的儿子,大概率都会被晋献公处理掉。
10、仪行父和孔宁趁陈灵公不来的时候,照样和夏姬鬼混,夏姬来者不拒。最初夏姬的三个情夫还互相遮遮掩掩,后来干脆捅破窗户纸,每人都向另外两个炫耀: 我是夏姬最爱的男人。《国语》记载,君臣三人一起跑到夏姬家喝酒取乐,陈灵公对仪行父说:“你看呀,夏姬的儿子夏征舒这个小子,长得多象你呀。”仪行父回答说:“他也长得像您哪。”夏征舒听到后,气得发昏,等到陈灵公出来后,一箭将他射死。陈灵公一死,仪行父和孔宁跑到楚国求援,说夏征舒弑君,请楚国主持正义。楚庄王派军队讨伐,把夏征舒捉住,实行车裂之刑。夏姬淫乱,害死了情夫,也害死了亲生的儿子,楚庄王把她当战利品带回楚国,楚国君臣纷纷被夏姬迷倒。
11、荀息不肯动手诛杀叛党,里克、郑父等人却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公开举兵杀入朝堂,当着荀息的面摔死了悼子,又闯入后宫,逼迫骊姬投湖自尽。自此,荀息受命保护的两位小公子全部死于非命,他无颜再见先君,只能以死相报。
12、之前晋献公让申生冬天独自领军出征、赐予偏衣金玦。想着要么逼反申生,要么逼死申生。晋献公敢让申生带兵出征,还敢逼迫申生造反,唯一一个原因只能是晋献公有足以碾压申生的实力。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里克长叹道,随后便举剑自杀了。
14、点评:筑城风波这件事,夷吾到晋献公面前告状,而重耳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怨言。在骊姬之乱后,晋献公派人攻打蒲城,重耳本来可以依靠城池抵御,但是他居然放弃了抵抗选择逃亡,而夷吾则是在抵抗不住之后才选择了逃亡。从上面这两件事来分析,这说明重耳是一个重情重义、心胸坦荡的人,而夷吾则是一个心怀不轨,野心勃勃的小人,兄弟俩的品行高下立判。
15、骊姬不是中原人,而是地道的骊戎人,是古戎人的后代。当时晋献公在骊戎打了胜仗,骊戎的国君很怕死,就跟晋献公讲和,献上了两个美女。这是一对姐妹花,妹妹叫少姬,姐姐就是骊姬。
16、骊姬没有就此罢手,接着又把狠毒的目光转向了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与夷吾,又对晋献公吹枕边风,说重耳和夷吾都不老实,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但就是不对他这个老爸坦言。
17、树欲静而风不止,你申生想做乖儿子?那得问晋献公和骊姬答应不答应,显然他们是不会答应的,必欲除之而后快。
18、夏姬守寡没多久,嫁了第二个丈夫,陈国的大夫夏御叔,她的名字也就改称为夏姬。夏姬与御叔天天如胶似漆,同时,又对经常到她家的三个男人陈灵公、仪行父和孔宁暗通款曲,这娘们居然在与丈夫如胶似漆的同时,和三个男人偷情。不多久,她的第二任丈夫夏御叔连病带累也死了,御叔临死前恳求陈灵公照顾孤儿寡母,灵公答应了。陈灵公不敢把夏姬公开带进后宫,而是把夏姬当成外室。有了夏姬,陈灵公的后宫粉黛形同虚设。《毛诗序》说他“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
19、而重耳这小子,靠着爆表的情商和政治智慧,不但与各国结下盟约,而且后来回到晋国,杀死自己的侄子晋怀公,自立为王,还成了春秋时期出了名的霸主。这父子三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20、问题7:从这一段故事能看出重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骊姬之乱原文及翻译
1、夏姬就是长得美一点,性格淫荡一点,并没有想去当什么国君,也没有想当什么王后,好好在株林呆着,结果惹来一大群狂风浪蝶,把自己蜇得鼻青脸肿的……戛姬跟着巫臣到了晋国后,还好没有横死,但晚景凄凉。
2、生了一儿一女:长子申生和长女伯姬
3、申生,你这么孝顺,你爹知道么……
4、托孤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荀息的“迂腐”。
5、骊姬美滋滋,开始策划一个大事情:
6、到了快要把奚齐立为太子时,骊姬早已和中大夫有了预谋。骊姬对太子申生说:“国君梦见了你母亲齐姜,你一定要赶快去祭祀她。”太子到了曲沃去祭祝,把祭祝的酒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晋献公在外打猎,骊姬把祭祀的酒肉在宫中放了六天。晋献公打猎回来,骊姬在酒肉中下了毒药献给献公。晋献公洒酒祭地,地上的土凸起成堆;拿肉给狗吃,狗被毒死;给官中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骊姬哭着说:“是太子想谋害您。”太子逃到了新城,晋献公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
7、山高皇帝远,但是也有坏处,就是远离了父亲,骊姬对于他们诬陷起来更方便。先是诬陷太子申生毒害献公,使得晋献公追杀申生,申生被迫自杀;而后诬陷重耳、夷吾玩忽职守,不务正业,后来重耳出逃蒲城,夷吾出逃屈城。
8、除了商业上的成功,吴宗权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十分自律的人,他每天坚持健身,从他的肌肉当中就可以看出来他非常地有毅力。虽然说祖父和父亲为他打下一片江山是不容易的事情,但能够像他一样,有能力守住这片江山,并且不断壮大才是难上加难的事情。41岁的吴宗权用自己杰出的成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印证了“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个古老的真理。
9、现在出兵的时节不对,大概想让战事往不利的方向发展。杂色衣服,是在表达对太子的不满;金属和冬天,意味着寒冷肃杀;玦,代表决绝。国君这是希望太子您战死别回去了。太子您没希望了啊。何况国君曾说杀光狄人再回来,可就算尽力而为,狄人杀得完么?(今命以时卒,閟其事也;衣之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服以远之,时以閟之,尨凉冬杀,金寒玦离,胡可恃也?虽欲勉之,狄可尽乎?”)
10、老二重耳、老三夷吾、老四奚齐、老五卓子。
11、打铁要趁热,骊姬对晋献公说:
12、(13)胙(zuo):祭祀时用的酒肉。
13、(1)骊姬:晋献公的宠妃。
14、申生当然不是弱智,晋献公也不是先天性的嗅觉味觉丧失,这件事情,究竟有什么内幕,我们且继续看下去。
15、晋国所呈现出的尊贤尚功的特点,不同于西周王朝奉行的只有同姓贵族的子弟才能封赐权力的任人制度,从而使晋国呈现出空前的活跃与繁荣。但随着宗法制度的崩溃和异姓势力的崛起,礼制观念更为淡化,在这种政治体制下,新文化和新思想应运而生。
16、(6)专之:指专宠骊姬。渝:变。
17、宗邑缺乏有力的主管,百姓就不会畏惧;边疆没有有力的主管,就会勾引戎狄侵犯的念头。戎狄有侵犯的念头,百姓就会轻视政令,这是国家的祸患。如果让太子主管曲沃,又让重耳、夷吾主管蒲地和二屈,就可以使百姓畏惧、戎狄害怕,而且可以表彰君王的功绩。”又让这两个人一起对晋献公说:“狄人广漠的土地,如果归属晋国,可以在那里开疆辟土。晋国开疆辟土,不也恰当吗?”晋侯很高兴。夏季,让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别的公子也都住在边境上,只有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在绛城。两个五(梁五和东关嬖五)最终和骊姬诬陷了公子们而立了奚齐为太子,晋国人称他们为“两个名叫五的狼狈朋比”。《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18、迫于父子人伦的道德束缚,晋献公不能无缘无故废太子,只好想办法逼反或者逼死申生。
19、罕夷说:“杂色奇装异服不符合太子您的身份地位,青铜玦意味决绝,叫太子您别再回去了。即便打了胜仗回去,又能怎么样呢?在国君晋献公心里太子的位置已经别有所属了啊。”(《左传·闵公二年》罕夷曰:“尨奇无常,金玦不复,虽复何为?君有心矣。”)
20、《左传》写得太隐晦,《国语》又基本不能信,恐怕也只能求救于太史公大人了。我们再来看看《史记》中是怎么记录的。
五、骊姬之乱对晋国的影响
1、占卜的人用龟甲占卜,不祥;又用蓍草占卜,祥。
2、荀息是晋国第一位相国,曾经辅佐晋武公“曲沃代翼”,献“假途灭虢”之计灭掉虢国、虞国,晋献公临终将奚齐托孤给荀息。就是这么一位忠贞能干的荀息,因为辅佐奚齐和卓子,在里克两弑幼君的情况下,被逼自杀,让人唏嘘……这都是骊姬祸害的!
3、骊姬这个蛇蝎女人终于死了,她的儿子和她妹妹的儿子都死了,这下后宫清净了,里克就代掌国政,同时赶快派人去找重耳,叫重耳回国即位。
4、一个国家,现在有了三个君主,我应该跟着谁混呢?一山不容二虎,何况是三个。“三公”中,第一个自然是晋献公,另两个是谁,想必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到。
5、骊姬的第一步计划顺利得以实现,但废除太子立自己的儿子为嗣君的目的才仅仅是开始,下一步骊姬又将使用怎样险恶的手段呢?
6、(15)祭之地:用酒祭地。坟:土堆。
7、只不过年纪上,差的有点多:
8、荀息虽然对献公临终前的嘱托持保留态度,却因爱护自己名声而不想留下不遵君命的“不忠”之名,导致他明知公子重耳、夷吾均强过奚齐,还是执意要拥立奚齐为君。其实,荀息坚持拥立骊姬之子为君并不是单纯履行君王的遗命,他更多的是想保护晋献公的两个爱子。
9、此举无疑同时得罪了拥戴他的内臣和外国。郑父愤恨,便请命为使,前往秦国道歉,实则是想把晋惠公背信弃义的真相告诉秦国,秦晋生隙。
10、“主上晏驾,重耳、夷吾俱在外,叔为国大臣,乃不迎长公子嗣位,而立嬖人之子,何以服人?且三公子之党,怨奚齐子母入于骨髓,只碍主上耳。今闻大变,必有异谋。秦、翟辅之于外,国人应之于内,子何策以御之?”
11、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三兄弟的性格差异这么大呢?排除遗传因素,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太子申生是嫡长子,从小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一直都是作为储君的不二人选,不需要看别人脸色,因此比较自我,不懂得灵活变通。而重耳和夷吾两人为庶出,两人从小都是在夹缝中生存,自然就为人处世圆滑,能屈能伸。
12、(27)士为:晋国大夫。
13、不是申生傻白甜,而是太子一党的实力太弱,羽翼不丰,难以对抗父亲晋献公。申生只好唯唯诺诺地服软,并寄希望于父亲晋献公念及父子之情。
14、想要知道“骊姬之乱”背后的事情,我们就得先从《左传》说起。
15、“骊姬之乱”暂时中断了晋国蓬勃的发展进程,从公元前651年到前636年的十五年间,政治局势很不稳定,期间,惠公去世怀公继位,但直到晋文公归国才彻底结束了“骊姬之乱”的影响。
16、(尨(máng):杂色)
17、在《左传》的记录中,晋献公和骊姬是同一战线的盟友,献公是“面子”,骊姬是“里子”,说白了,骊姬只不过是晋献公的傀儡。废太子,驱逐重耳夷吾的决定,骊姬或许有所参与,但幕后的操盘手,却是献公无疑。不过,在《国语》中,骊姬这个传说中战斗力爆表的大阴谋家,渐渐露出了自己尖利的爪子。
18、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公子说:“他们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于是,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以上僖公四年)
19、《孙子兵法·虚实篇》说:致人而不致于人。要使别人受制于我,而我不能受制于别人。
20、骊姬的一番作乱,对晋国的直接影响是让原本就衰弱的晋国公室势力进一步衰落,虽然之后晋文公、襄公都是有为之君,但已经无法阻止国内士族大夫势力的做大做强,最后赵魏韩三家分晋,晋国就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