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蜀相作者
1、(唐诗三百首65)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2、(唐诗三百首*)李白《赠汪伦》
3、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4、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
5、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于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6、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7、(唐诗三百首114)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8、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9、这颈联两句,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10、(唐诗三百首27)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11、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12、(唐诗三百首104)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3、(唐诗三百首86)王维《山中送别》
14、句意: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15、(唐诗三百首22)孟浩然《过故人庄》
1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7、(唐诗三百首81)王维《终南别业》
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3)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0、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二、蜀相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
1、(唐诗三百首136)杜甫《月夜忆舍弟》
2、作者:杜甫丨诵读:熊亚利
3、(唐诗三百首14)张九龄《感遇其四》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5、(唐诗三百首62)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6、(唐诗三百首70)王维《青溪》
7、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品的深层意蕴。
8、(唐诗三百首107)李白《子夜吴歌》
9、(唐诗三百首88)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0、(唐诗三百首35)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1、(唐诗三百首72)王维《送别》
12、(唐诗三百首98)李白《送友人》
13、蜀相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甫蜀相指的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天下计指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三分天下的战略部署
14、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15、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既表现了对偶像诸葛亮的敬仰、赞美,也表现了对其功业未就的痛惜之心,并在对比中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与报国无门的惆怅。
1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7、(唐诗三百首113)李白《长相思》其二
1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 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
19、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20、(唐诗三百首103)李白《将进酒》
三、蜀相作者的思想感情
1、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2、(唐诗三百首24)孟浩然《宿建德江》
3、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4、(唐诗三百首36)孟浩然《早寒有怀》
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6、(唐诗三百首80)王维《渭川田家》
7、律诗由“起”、“颔”、“颈”、“结”四联组成。这首诗的“起联”两句一问一答,貌似平常,实则不然。这里,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其间一个“寻”字妙笔天成,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绪,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世却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和谐统首尾相衔。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作诗善用赋笔,惟杜老为然。其间微婉顿挫,总非平直。”杜甫的这首《蜀相》的开头,可以说是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善用赋笔而又切忌平直的特点。
8、(唐诗三百首112)李白《清平调三首》
9、杜甫为诸葛亮宏愿未实现感到痛惜
10、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11、(唐诗三百首17)王翰《凉州词》
12、(唐诗三百首6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3、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14、(唐诗三百首2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5、(唐诗三百首2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6、(唐诗三百首13)张九龄《感遇其二》
17、(唐诗三百首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18、为自己志向有生之年难以实现而苦闷
19、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20、(唐诗三百首125)杜甫《丽人行》
四、蜀相作者
1、这首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为什么题目不是“诸葛祠”而是“蜀相”?
2、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3、(1)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4、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所以常常吊古抒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
5、(唐诗三百首135)杜甫《梦李白》其二
6、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7、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8、(唐诗三百首21)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9、诸葛売心意在北方,但是南方战乱不断,为了断绝后顾之忧,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铁锁一^具、曲盖一^个、則后羽德鼓吹各一^部、虎贲60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阊、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闾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于是有了北伐的基础。
10、历届央视主持人大赛资源
11、(唐诗三百首99)李白《渡荆门送别》
12、(唐诗三百首78)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3、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敬佩)
14、(唐诗三百首93)王维《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15、(唐诗三百首53)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16、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17、(唐诗三百首6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18、(唐诗三百首90)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9、(普通话语音)音视频课程
20、(唐诗三百首5)沈佺期《杂诗》
五、蜀相作者怀什么古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更令人想起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白帝托孤、辅佐刘禅的情形。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诗句,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得以充分体现,感人至深。
3、(唐诗三百首127)杜甫《哀江头》
4、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5、(唐诗三百首45)李白《长干行》
6、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7、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人的情感,把握诗词的意境。
8、(唐诗三百首111)李白《长干行》
9、(唐诗三百首97)李白《赠孟浩然》
10、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
11、(1)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2、(唐诗三百首102)李白《月下独酌》
13、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14、(唐诗三百首10)贺知章《回乡偶书》
15、“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16、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表达了作者惋惜其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情。
17、张大千《泼墨荷花图》,(教书九章)不知道,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苏轼《前赤壁赋》杜甫《蜀相》
18、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知识宝库
19、这一联写了哪些历史事件?
20、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huā)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