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100句文案】

一、李贺雁门太守行

1、这种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家国情怀,贯穿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贯穿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贯穿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贯穿了“战士军前半死生、提携玉龙为君死”、贯穿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贯穿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贯穿了“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它能够从过去绵延到现在,也必将从现在延展向我们民族伟大的未来!

2、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3、早上出去了,等晚上回来的时候啊,李贺的母亲让奴婢把李和锦囊当中的那些字条再倒出来,每次都能倒出一大堆写满了诗句的纸条。她母亲很感慨说孩子,你难道真是要如此呕心沥血的来写诗?您非得把这颗心给它呕出来才能罢休吗?你还真别说,除非是他喝醉了酒,或者是碰到了什么丧葬之事。否则李贺每次出去,不管做什么事儿,都是这个习惯,遇到有所感,就把它写下来,记下来,投到锦囊当中。这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要常有积累,灵感才能迸发。

4、②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以黑云压城好象将要摧毁的形象,表现形势紧急。

5、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作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6、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7、李贺《雁门太守行》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为自己的国家担忧,希望战争尽快结束,希望国家的百姓都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为边关将士雄姿英发守卫国家边疆,为了自己的国民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而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心痛的思想感情。

8、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9、《雁门太守行》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效忠国家、平定海内、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思想感情。抒写了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10、字词典故“黄金台”:典故(据史料考证,“燕昭王”即位之初即着手招徕人才。有感于“千金买骨”的故事,高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以致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公元前284年,乐毅率军联合各国攻齐,占领70余城。)这又是燕国的典故。“提携玉龙”:很多解释把“提携”解释成提刀剑的动作,而“玉龙”解释成了剑,这应该是一个错误。首先“提携”:(是一种物件,类似于现在腰带上的挂扣。现存最早的提携就是唐代制作的。)“玉龙”:是玉龙佩,是作为一种官员的象征。

11、雁门太守行,李贺拼音:yanmentaishouxing,lihe四声二声四声三声二声,三声四声。

12、其留有“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13、敌人大兵压境,如同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将士们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14、YanMenGovernor1,aLayLiHe

15、赏析李贺说,大战结束后的画角声随风而起,响彻天空,回荡在秋色里。血战后的边塞大地上,就像涂上了燕脂一般,随着寒夜的愈发凄冷又凝成了紫色。

16、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17、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18、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19、李贺的诗风我们似乎可以将它归结到浪漫主义一派,按照李商隐为李贺所作的小传,这位年轻诗人离开人世的时候,也是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在他快要去世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人穿着深红色的衣服,驾着一条红色的龙,来迎接他上天。李贺说我母亲年纪大,还有病,我不能去。这人说,上帝刚刚造了一座白玉楼,想请你到天上去为上帝作一篇白玉楼记,你放心在天上当差,不会让你辛苦的。这话说了没多久,周围的人就看到李贺慢慢的气绝而亡。还有人仿佛还听到似乎有车轮的声音。意思是说,上天来的车把李贺接走了。

20、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二、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

1、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

2、毛泽东主席似乎也应该很赞赏李贺的诗,他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引用了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5、李贺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真的算一个传奇。

6、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序》中盛赞贺诗道:“云烟绵连,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陵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悲愁也;鲸吱熬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幻诞荒也。”这种评价几乎概括了李贺诗作的所有内容和特色。

7、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8、《雁门太守行》是李贺比较出名的诗之其中如油画般色彩斑斓的描绘是一大亮点。

9、字词典故“甲光”:铠甲的反光。“金鳞”:这里指铠甲片像片片金色的鱼鳞。

10、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11、(雁门太守行)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2、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意:信任,重用。

13、《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原文为:

14、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15、✦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

16、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17、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8、李贺英年早逝,由于家境没落和家讳,故没有机会考取功名,战场建功,但是自己胸怀报国之志,只能作诗以表激励之情,同时也有些愤慨。

19、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x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20、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三、李贺雁门太守行借用典故

1、由于不符律诗格律要求,所以这首诗不是七言律诗。

2、下面我们就来看这首诗:

3、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4、《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朝代)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5、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这首诗意境非常苍凉,语气非常悲壮,很像(屈原)《九歌》中的《国殇》。杜牧说贺诗是(骚之苗裔),所见甚确,集中像这一类的诗实在都是胎息《楚辞》,而很能得其神韵和义理的。

7、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

8、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9、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10、李贺雁门太守行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

12、首先从言语层面:一首好的诗不应是词语的堆砌,在词语之间必须灌注一种“气”。韩愈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次韵和杨伯子主薄见赠》)做到“气盛”,“养气塞天地”便是言语层面的高格。

1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一作:塞土)

14、字词典故“半卷”:可能是风不大,又或者是因为战后,红旗也不再招展了。“易水”:(河流名,在河北西部。源出“易县”境,入南“拒马河”。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饯别于此。《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5、这是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1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7、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18、结尾两句是写将士们的豪情壮志,无处不透着人气节中的忠于国家的豪迈。

19、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20、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

四、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哪两句画龙点睛

1、据说他七岁的时候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当初著名的文人韩愈等人还不相信,专门到他家里去,换句话说,要当面测试一下,没想到小李贺拿起笔来挥笔而就。从此,这名声可就大了去了。大家可能会说,那看来人家李贺从小就有这方面的天分,也不尽然。据有关史料的记载,李贺每天早上出去的时候,都要骑一只小驴儿,身边还跟着一个小书童,他背上背一个锦囊。只要一路所到之处,忽然想到了一些非常好的诗句,就写到纸条上,然后呢把它投到锦囊当中。李贺写诗有个特点,并不预先拟好主题和题目,而是由感而发。只要有感而发,就把它写出来,写完之后再确立题目。

2、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3、关心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心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潞州一带,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著名诗篇。

4、白话释义:敌人士兵像乌云一样翻滚过来,试图摧毁城墙,由于我们的军队戒备森严,太阳光透过盔甲闪过,金色的光芒闪过。秋天,响亮的军号震动了大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深紫色。红旗卷动,增援的部队赶到了沂水;夜霜很重,鼓声显得郁闷低沉。只为了报答君王的恩典,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

8、⑦这句说天冷霜重,鼓皮受潮,响声不大。

9、就好像在雁门太守行里面,用黑云形容敌军,用阳光来形容我军。用黑紫色来形容泛黑的血色,来形容壮怀激烈。也就是说色彩当中渗透出来的是他的情感的倾向。这应该说是李贺诗歌创作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李贺毫无疑问在写作方面是一个天才。

10、字词典故“角声”:画角声。“燕脂”:(按伏候《中华古今注》云∶燕脂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之。调脂饰女面,产于燕地,故曰燕脂。)也就是说燕脂是女子化妆的胭脂,而这里主要产于燕地,由此可能也暗示了这场大战就在燕地。

11、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12、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13、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

1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一作:向月)

15、形容敌人,那就是黑色,是黑云。形容我军的,那就是阳光,就是金鳞开。形容战士们苦战,战况惨烈的,那就是如塞上燕脂的鲜血,还有凝夜紫,黑紫色。包括临易水也有水的颜色,黄金台上意有黄金的颜色,提携玉龙又有宝剑的那一种寒光。所以我们说一首诗要有一个主题的思想。而要表达好这个主题的思想,诗歌当中的艺术的色彩非常重要。

16、第二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17、主旨:《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这首诗用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气氛,讴歌了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18、译文如下:敌军似乌云压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中鲜血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本诗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以“报君黄金台上意”作结,反映了作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但又得不到赏识的一种“英雄无用”的悲哀。

19、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0、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

五、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为国尽忠的诗句是

1、《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把“压”换成“逼”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因为“逼”没有“压”形象,“压”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形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战争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胜利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

3、《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 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押 i 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 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后称“乐府诗”。

4、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黄金、白玉,其质地和色泽,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

5、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6、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7、李贺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经验使他的诗作奇诡涩晦,充满悲凉气息;从他的日常生活经验内化而来的心灵性体验,如崇高性体验与缺失性体验;他对于古人及近人的学习与再创造,成就了他的诗风,成就了李贺这个传奇。

8、✦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开:打开,铺开。

9、李贺是中唐时期杰出诗人。他的诗风格瑰丽奇峭,意像繁密跳脱,用字晦涩冷艳,给人以梦的迷幻、鬼的意境,被誉为唐诗的一朵奇葩。

10、李贺《雁门太守行》描写的画面:此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李贺《雁门太守行》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为自己的国家担忧,希望战争尽快结束,希望国家的百姓都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为边关将士雄姿英发守卫国家边疆,为了自己的国民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而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心痛的思想感情。

1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2、有人评论说,李贺是继屈原和李白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虽然在我看来李贺和屈原李白并不能比肩而立,但是他的诗歌确实也是非常难得地充满了瑰丽奇特的想象力、大开大合的情感宣泄、飞流直下的酣畅淋漓。当然,李贺的诗喜欢用些偏僻生冷的词汇,神鬼老死这样的字眼也比较多,他的诗句有时候艰深拗口,所以后世人把他称作“诗鬼”。

13、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注释:(1)黑云:喻敌军。(2)燕脂:即胭脂,指塞上的红土,暗指将士的血迹。亦有说指暮色霞光。“凝夜紫”犹王勃《滕王阁序》所云“烟光凝而暮山紫”。(3)黄金台:燕昭王为延揽人才所筑。玉龙:剑的代称。传说晋初雷焕于丰城县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变为龙。

14、为了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手提三尺宝剑愿为您战死沙场。

15、“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6、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7、李贺就如同在画一幅大战之后的战场油画。深蓝的夜色加上殷红鲜血的逐渐凝固,最后凝成了紫色的夜。

18、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19、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

20、赏析李贺说,大批的士兵如黑压压的云层向这座城压过来,整座城几乎就要被摧枯拉朽。士兵们身上的铠甲向着太阳,铠甲片反射着光芒,如一片片金色的鱼鳞纷纷打开。

上一篇上一篇:月下待杜鹃不来赏析【100句文案】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