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兰溪棹歌【100句文案】

一、兰溪棹歌

1、城南回望告天台,衢婺悠悠二水来。

2、山塘棹歌清杨韫华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锦城竹枝词清杨燮春来东角较场前,赌放风筝众少年。马尾偏牵羊尾小,一群高放美人边。风筝清高鼎草长鸢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清·杨韫华《山塘棹歌:放断鹞》)。诗中所说的“鹞鞭”,指缚于风筝背上的竹片做的簧,迎风如鞭鸣响;“美人筝”,即美人形的风筝。以下部分绝对原创,请勿抄袭!我的理解是:清明节快到了人人都穿上了合体舒适的春衣,急促的风吹得鹞鞭到处作响,忽然听到孩子们一齐拍手呼叫,原来是一个美人形的风筝被松树的树枝刮住掉了下来。描写的是清明时节人们放风筝的场景,很轻松休闲的一首诗。

3、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

4、☞从兰溪出发的他,走向中国美术馆!传统的、更是世界的……

5、忆昨仙人乘紫霞,寻真又到上清家,

6、“回家好。”女人们回答。

7、章适甘露源访赵郭诸友即事诗

8、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

9、“那就这样,我们村里重新修一条更加方便回家的道路,不要从原来的老路进出。”

10、原注高眉山(地名)去县东北二十五里,一峰高耸,群岫回环,石蹬临空,松阴盖地,境最幽胜。阁老亭,即明·赵文懿公(赵志皋)遗迹,在南城中,颇供远眺。

11、藓翠对岩牖,潴清绕山麓

12、兰溪的美,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的爱,他们留下的千古绝句,对后世研究兰溪的文化历史大有帮助。《兰溪棹歌》可以说是代表兰溪地域特色的“精神棹歌”。去年,兰溪市文史文献研究会众筹再版兰溪首部“文化诗典”、清代汪启淑的奇作《兰溪櫂歌》。在重印这部诗集的过程中,细心的文史研究者在书中找到了一个惊人发现:汪启淑认为,《兰溪棹歌》就是他自己本家汪广洋写的。

13、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14、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15、松云满地石门古,开遍碧桃无限花。

16、回答:兰溪棹歌的读音是lan xi zhao ge,兰是二声,溪是一声,棹是四声,歌是一声。

17、高眉山西南有甘露源,《光绪兰溪县志》载:

18、莫倚官船听此曲,白沙洲畔月明时。

19、今年懒向登高去,且坐城南阁老亭。

20、无论是戴叔伦还是汪广洋,《兰溪棹歌》留给我们的,是一道永恒的风景。

二、兰溪棹歌

1、充分挖掘兰溪丰厚的历史底蕴,让兰溪师生耳熟能详,让“消失的味道、远去的背影、沉睡的古城”重回我们的口中、眼中、心中,让兰溪的古城古镇古村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为兰溪“一区一地一城”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2、夜久息群喧,理静适所欲。

3、于是在风水先生的建议下,村里另外沿着溪边修建了一条山路,比原来老路返家近很多,但也陡峭很多。盘旋迂回,弯弯曲曲,再加上山脊处的台阶,远远望去就像一条蛇盘在大山深处。

4、两岸清溪中有洲,山花红白遍溪头。

5、每倚西风怀旧贤,洞源深处重凄然。

6、暇投名山好,窈窈人深谷。

7、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8、☞盘它!兰溪留存的这六座塔,你知道多少?

9、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

10、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公元780年(公元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是在这一期间所作。

11、诗和远方,一直没有离去……

12、中流不碍蚤行客,隔水休呼夜渡娘。

13、《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一个“凉”字,令人觉得春寒犹在,一个“镜”字,使人感到月夜的静寂。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上下两联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也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夜江边休闲式的捕鱼图。

14、欲把湖头比溪上,若个三山在六桥。

15、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1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兰溪市教育局将陆续组织全市师生将蕴含兰溪地方文化的诗词谱曲并进行广泛传唱。

17、兰阴苍苍北固遥,中洲水面似金焦。

18、明月出林端,澹然悦幽独。

19、《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

20、兰溪市融媒体中心《大美兰溪》电视栏目给你讲述:《兰溪棹歌》中的诗与远方……

三、兰溪棹歌古诗赏析

1、☞这块石碑,记录云山小学的“前世今生”

2、这首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3、等他吃完以后,他的外甥问他,鸡好吃吗?风水先生说,蛮好吃的。外甥有说,你知道吗,这只鸡是别人从粪缸里捞出来的死鸡。

4、金台尖高高插天,俯江楼俯夕阳边。

5、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文解释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6、☞24小时的守候,日复一日!这个小伙子为什么能坚持?

7、同时我发现另一个有趣现象,有群山环绕的村落,多带“源”字,如白坑源、棠源、溪里源、缪源、盛源、鲍源、新塘源、灵洞源、甘露源……

8、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

9、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

10、“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11、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12、新粧若箇临春水,一面红潮最可怜。

13、饮水白虹千丈强,来来去去罢褰裳。

14、三百阑干浮碧空,笙歌缭绕暮云中。

15、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16、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17、关于盛姓搬迁髙眉的时间,有两记载:民国二年(1914)P民国二年(1913)P民国年号来由: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于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帝制。各省代表推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1912年)元旦正式就职,通电各省,颁订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正确应该是P14的记载。

18、汪广洋在朱元璋时代洪武年间当过左右宰相,后来因为谋反被杀,他的文籍诗稿当时全部是封禁,不可能出版。是不是把他的诗混到戴叔伦的诗里面?从学术上来说我个人意见应该还是汪广洋写的可能性比较大。

19、《兰溪棹歌》和作者“戴叔伦”,在兰溪无人不知。去年,市文史文献研究会在印行徽州人汪启淑的100首《兰溪櫂歌》时,却意外发现汪启淑的本家、明初诗人汪广洋也曾写过与戴叔伦一样的《兰溪棹歌》。这个发现,在兰溪文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与争议。汪启淑的100首《兰溪櫂歌》,对考证古代兰溪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兰溪诗路的研究和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独特文化资源。

20、兰溪三日桃花雨,夜半鲤鱼来上滩。

四、兰溪棹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兰溪三日桃花,半夜鲤鱼来上滩。

2、郑村渡口风浪多,鱼船来去疾如梭。

3、这组题为“兰江竹枝词”,共有十二首诗。细细品味,总能咀嚼出一些“兰溪棹歌”般的乡土滋味来。

4、中流不用棹,直渡浦江阳。

5、“其源虽不及木沈亦有东西两源各深十余里,茶笋出焉,明徐用检卜筑于源之

6、汪启淑住在南门塔岭背,帮助修兰溪县志。他去采访、考察,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写了100首诗,当时兰溪的风土人情、古迹风景土特产等,都写进去了。可以说这100首诗是当时兰溪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

7、(翻译: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8、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9、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10、“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

11、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12、野凫晴踏浪梯平,越上人家住近城。

13、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14、天香夜半广寒落,错认银桥在月宫。

15、棹郎歌到竹枝词,一寸心肠一寸丝。

16、柳枝婀娜橘枝秋,才拨湘絃便解愁。

17、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1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19、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0、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五、兰溪棹歌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什么

1、当然那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查阅《光绪兰溪县志》过程中,我发现以前走过的每一座山、每一个岭、每一个村都变得鲜活起来,茶山、脖罗山,红坑、樵坞、梅坞口、玲珑岩、鸟窠岩,这些地方都在高眉附近。

2、寻源既回环,陟经亦迂曲。

3、木落高眉见远青,重阳早菊弄聘婷。

4、箬叶裹鱼来换米,松舟一个似梭轻。

5、《列朝诗集》收录汪广洋的“兰溪棹歌”中的第一首几乎与《全唐诗》署名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完全相同,除去“半夜”与“夜半”之外。

6、你看,汪广洋“兰溪棹歌”中的第一首几乎与《全唐诗》署名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完全相同,除去“半夜”与“夜半”顺序之差。这一惊人发现,在兰溪文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7、清献前身为时出,萧然琴鹤在蓬莱。

8、古老的兰江,从《水经注》的瀫水奔来,过姑蔑,绕石壁,流到这充满兰香的兰阴山下。她在徐霞客的笔墨里停留过,在杨万里的诗句中吟咏过,在萨都剌见到的秋色里活泼泼地流过,在戴叔伦看到的渔火中脆生生地响过;章枫山曾经枕着她的涛声修过县志,王阳明曾经看着她的水色写过诗篇……

9、《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10、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11、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

12、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13、启箧搴蕑编,燕语时剪烛。

14、“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一弯如眉的新月,正挂在柳湾上空。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

15、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16、《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1)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17、桐江此去无多路,只愿无风缓缓行。

18、☞@兰溪人~中秋节,团圆日,有人有话对你说……

19、如今,髙眉人早已脱离农耕时代,高眉山村的数十户人家,97年开始逐步搬迁,高眉山逐渐恢复它的原生态,成了金兰古道旅游景点的中转站。村民定居在灵洞乡洞源村,老年人领着村里的分红或补贴,年轻人则开厂、开矿、当老板、做生意……正跨步迈向现代工商文明。如果汪启淑先生转世,他定会谱写新的《兰溪棹歌》,送给生活在山川秀美、人物俊良、民风淳朴、物质富裕的髙眉人。

20、⑷三日:三天。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上一篇上一篇:八月十五的诗配画【100句文案】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