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明古诗一首
1、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2、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3、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4、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5、如果一直沉浸在落拓之中,可能杜牧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李商隐。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终究不会让他陷入无尽的愁苦中去的。若你还记得“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杜牧,还记得“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杜牧,还记得“春风十里扬州路”的杜牧,就知道他定然是不会的。
6、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7、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8、“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9、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10、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11、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12、柘弹:用弹弓发射的飞弹。
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4、外出踏青时看到各色花瓣上的露水;归来拂过那袅娜多姿弱柳下的风。
15、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16、《清明》唐 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17、《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代:王磐
18、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9、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20、历史上记录下这几个字:会昌四年(844)九月,杜牧迁池州刺史。
二、清明古诗一首 罗健
1、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2、“清明无客不思家”,既曰“无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不过,全诗直接抒写思家之情语,仅此一句,其余则着力描写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谓色彩缤纷,明丽如画,甚至有画所难到者。但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从而消释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见景生情,反而更衬托、引发了他的思乡情。
3、原文: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4、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独自在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5、故国的江山啊,突然称为梦寐,中华英杰人物又一次消沉。那醉梦独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广,却无处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上我客子之心。
6、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7、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8、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9、清明:二十四节气之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10、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11、在清明时节到来之际,在细雨纷纷飘落之时,道路上的行人,也如诗人一样落拓断魂。这是写“现实之落拓”。清明祭祖,乃民间习俗。《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然而,诗人却因被贬池州,不得回家祭祖,颇为愁苦。
12、原文: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3、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14、这首绝句,没用一个生僻字,没用一个典故,也没有掩藏情绪,而是用直白的语言,写出清明的时令特点与自己的人生落拓。
15、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16、你会怎么读这首“诗”呢?
17、清明时节,细雨蒙蒙,带着丝丝缕缕的思念。清明时节,草长莺飞,亦是充满诗意的季节。
18、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19、人生种种不如意,汇聚成了一个忧伤明丽的清明。这些落拓的情绪,仿佛就写在细雨之间,写在每个行人的脸上,没有一丝掩藏,没有一丝犹豫,所有的情绪,在这一刻喷薄而出,完成杜牧生命意义中的一次思想的升华。
20、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三、清明古诗一首简单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3、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4、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5、邪王追妻:王妃第99次闯江湖——“王爷,王妃背着大刀出去了!她说出去闯江湖找美男去。好像还说,要是美男不从,就用大刀逼迫他们从了!”“把王府里的刀都收起来。”话音刚落,王爷不见踪影!(追妻去了!)“王爷,王妃背着长剑出去了!”“把王府里的武器全都收起来!”话音刚落,王爷又不见了!(追妻去了!)“王爷,王妃背着锅铲出去了!”“带锅铲?”王爷嘴角抽了抽。“王妃说,想要抓住男人的心,就必须先要抓住男人的胃,要是美男不从,就烧一桌菜给他们吃!”“本王都没吃过她做的饭菜!休想做给别人吃!”王爷再一次不见!(追妻路漫漫……)当一个男人,乐此不疲的追你99次,他第100次追你的时候,就从了吧!
6、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7、这不,这一年,清明时节,又下起雨来。作者趁着雨停,驾着车子,带领领家人,来到偏僻乡村老家,走在小路上,去荒郊野外的坟地,去给仙逝的老人添坟上土,扫墓烧纸。
8、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9、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0、是诗人在清明节当天有感而发,预想知晓古诗人当时的情绪,还需要带着感情多读,多体会,多感知。
11、清明夜,唐代:白居易
12、路上行人欲断魂。
1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14、(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15、翻译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
1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两句是说,请教当地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远处的杏花山村。这是写“未来之美好”。在落拓之外,诗人因想借酒浇愁,而派生出一片诗意广阔的天空。这里面有闲适、有逍遥、有狂放、还有无惧与凛然,壮阔与疏朗。
17、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18、官墙外的垂柳,丝丝弄碧,新烟萦绕;人家所精心制作的杏酪,散发出阵阵的芳香。这风光节物无不在告诉作者清明节的到来,自然也会唤起他往岁在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的种种回忆。这一来,客居青山环绕的京师金陵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乡来了。
19、qīng míng清明táng dài:dù mù唐代:杜牧qīng míng shí jié yǔ fēn fēn , 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 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四、清明古诗一首一年级
1、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2、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长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3、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4、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5、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是向别人打听有没有酒店。“酒家”酒店,就像现在的“某某大酒店、大酒楼”一样,里面能吃饭,能喝酒。“借问”,请问。向谁借问,诗里没有说,省略掉了,后来作者补上了借问的对家。诗人为什么问“酒家”?是避雨,抑或是“喝酒”?两者皆有。诗人通过问话,不但使诗歌语言简洁,形成了诗歌的审美空间,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而且暗示出想“借酒消愁”的思想,从而表现出了诗人忧虑重重。“何处有?”在哪里、哪里有的意思。诗人不是自己去寻找,而是“借问”、“何处有?”表现诗人心情的急切,急需要想找避雨、歇脚、吃饭、喝酒的地方”,缓释一下自己不好的心情。
6、▲点击上方音频,听主播朗读
7、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8、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9、由于杜牧的诗集中,没有这首诗,而且还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七言句清明
10、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11、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12、(作者)孟浩然(朝代)唐
13、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16、最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新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朝中措·清明时节(作者)张炎(朝代)宋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17、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由己推及他人,着力写出人们的感情世界。纷纷的细雨下,自己不但彳亍孤行,见路上行人也是愁绪悲思,伤心欲绝,因为这些今天皆为悼念逝去的亲人。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刻写这春雨下的悲凉。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18、首联是说,清蛾飞舞,如同画扇里一般;春树满园郁金花红遍庭院。此联写清明时节,桃红柳绿,大地春意盎然,春光无限,宛如一幅美丽的清明水墨画。
1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20、幰(xiǎn):帐帏。
五、清明古诗一首诗
1、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2、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3、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
4、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5、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6、(作者)王禹偁(朝代)宋
7、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8、呵呵,就是以古诗载体为范例哟,用白话讲:以古代的诗歌为榜样,或以古诗为例,以古诗为范本………………
9、唐诗、宋词、元曲……古诗词!鉴赏、品读中了解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一诗一词一幅画,一吟一舞一仙境!读诗书,品中华好诗词,关注后可免费查阅十万古诗词!
10、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家,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展开了一处远比诗篇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11、A形容多B人很拥挤C走路
12、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3、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4、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15、清明时节雨纷纷,
16、(作者)万俟咏(朝代)宋
17、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18、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19、译文:阵阵轻寒,弥漫在清晨,片片阴云,笼罩在暮色时分。愁闷里,竟然未觉到春意已沉。落花滴泪,是因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此事自古而今。
20、作者停下车子,大声喊道:“牧童你好!我们是行路人,又累又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