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氏之子
1、综上所述,杨氏之子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智慧、大度、冷静、幽默、反应敏捷且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感悟人物品质。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感受语言的风趣、幽默。
3、(译文):《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谁来学着孔君平的样子读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5、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6、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试讲题目是《杨氏之子》,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7、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看看能不能发现杨氏之子聪慧在何处。
8、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9、赞叹一句,九班的孩子甚聪慧。再来读文感受文章的风趣幽默。
10、D.拓展说话。如果来的是李君平呢?如果来的是黄君平呢?
11、你也想逆袭成为别人眼中的强者吗?
12、(1)尝试运用句首“人物”后停顿的方法,读好停顿。
13、拓展延伸,感受风趣
14、因为要讲这节课的公开课,所以在网上搜着看了一些,这节课没有看清楚授课老师的姓名,所以就没写。
15、师:杨氏之子回答中为什么只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不说麻雀、喜鹊?
16、师:没错,就是我们昨天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杨氏之子。
17、内容一:“儿应声答曰”,在这里我会对“应声”的意思进行重点强调。并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应声能体现出杨氏之子的机智?”并请学生思考,如果孔君平姓李、姓张你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趣味性。
18、《杨氏之子》这一文本能否承载这一意义呢?完全可以。
19、小孩一听当即回应(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0、杨氏之子究竟是谁?如此聪慧长大之后有何成就?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巧妙的应答流传甚广。所以《杨氏之子》一文教学的重点就不是引导学生去认识一位聪慧的小孩,而是去感受、领略语言艺术。这也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
二、杨氏之子翻译
1、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老师带领大家初步理清了文义,同时,对杨氏之子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2、《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而《杨氏之子》则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3、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听得明白,答得巧妙,不是一般的聪明,是甚聪慧。
5、旧文一篇,曾颇自豪,用以充数。
6、生:我读懂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就是指梁国姓杨人家的儿子九岁,非常聪慧。
7、内容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里我会抓住关键词“夫子”,采用换字法,请学生思考“我能否将夫子家禽换成你家家禽”,来感受杨氏之子应对的委婉,即回击了对方,又保住了对方的面子,避免两家伤了和气。
8、最终,在师生的共同补充中明确,本文主要写了孔君平去杨家拜访,在逗弄杨家儿子,遭到其机智回击的故事,塑造了古代一位小神童的形象。
9、孩子很热情(为设果,果有杨梅。)
10、④从第一句话中,你还了解到了与“杨氏子”有关的哪些信息?(预设:国
11、“此是君家果”——开玩笑(风趣幽默)(板书:风趣幽默)
12、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13、赵老师从“解题”开始,就通过“用课题的方式称呼身边的人”,把文本内容注入生活的趣味中。在突破杨氏之子与孔君平对话这一阅读难点时,赵老师在“杨梅”处提及“苹果、香蕉”,在“孔雀”处反问“麻雀、喜鹊”。这看似“随便”的教学语言,其实是轻松、有趣的点拨,从而把故事情节的趣味打开,让文言文的阅读的趣味生发。
14、师:嗯,我听到有同学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那这个字我们应该读为——诣。
15、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父亲,父亲不在家,便叫儿子出来。孩子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想到小儿子的姓氏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应声回答:“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杨氏之子》是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16、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被看重。
17、学生自渎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8、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19、②预设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君”——尊称(有礼貌)
20、师:嗯,这个记忆方法可真实用,没错。“禽”就是一个“人”加一个“离”,在写上面的部首“人”时,我们要写的大一些,盖住下面的离,这样啊,才会写出一个美观的“禽”。
三、杨氏之子选自哪里
1、(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问题二: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是啊。读文言文时,我们可以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来读出抑扬顿挫。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4、文中杨氏的儿子,据考证是后来三国时候成为曹操的行军主簿:杨修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出生于公元175年,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后被曹操杀害,死于公元219年,卒时方44岁。杨氏家世为汉名门,祖先杨喜,汉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
5、学以致用,你们能这样称呼自己吗?你们会这样介绍同学、老师和家人吗?
6、这是一节有味的文言文教学案例。小学生阅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比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更加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没有囿于文本中字、词、句,而是通过读通、读懂、读好等维度的设计,从故事内容出发,不断烹制文言文阅读的味道。如,在读懂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借助《铁杵成针》中“太白感其意”的文言文阅读经验,去读懂“孔君平诣其父”,并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勾连。这样的叠加建构,让学生品出了文言文独有的意蕴。(作者单位:赵岚/执教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杨树亚/点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7、借用这个故事,假如有个小孩姓李,也要表现其“甚聪惠”故事该怎样改?(学生尝试)
8、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9、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0、出示课题,初步了解文言文。
11、推敲“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两种停顿
12、师:杨氏之子摆放了一盘水果,孔君平不指苹果、香蕉,怎么指的就是杨梅呢?
13、师:那它的深层含义是?
1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熟读成诵。
15、(2)应——①yīng应该②yìng应和(明确“应声答曰”的“应”
16、生:“其”指代的是前文出现的老媪。
17、特点语言幽默诙谐,用简单的语调简述了一个关于语言的小笑话。使用一种很亲切、很平常的语言讲出的道理。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8、停顿恰当,我猜你一定明白了它的意思,说说看。
19、聚焦对话,体会智慧:
20、充分展开对话,聚焦高阶思维,理解杨氏之子对答的机智。
四、杨氏之子选自南朝谁的作品
1、《杨氏之子》全文一共才55个字,并无什么生僻晦涩的字眼难以理解,也没有怎么涉及复杂句式、词性活用之类的较难把握的文言知识,学生借助注释便能大体了解意思,怎么就会出现教师的解读错位呢?
2、这是一节有形的文言文教学案例。好的课堂需要“设计感”,小学生面对难以读懂的文言文,更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的“设计感”去增趣学生的阅读过程,去稀释文本的阅读难度。面对“甚聪惠”三个字,赵老师没有停留于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大胆地甩出“抛物线”,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心情很好”可以说“心情甚好”,让学生把文言文中“陌生的语言生活化”“难懂的语言通俗化”。这样“有形”的设计,把精彩的文言字词逐步内化,丰富、发展成为学生的言语素养。
3、据说儿子是杨修,父亲是杨彪.杨修曾是曹操的一名士兵,曹操因嫉妒杨修的智慧和才能,就杀了他.
4、认识“诣、禽”等生字,会写“梁、诣”等生字。
5、结合注释读懂古文意思,借助情景激发学生运用古文的能力,迁移体会其中的言语机智。
6、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第一句总起全文,介绍了本文的主人公——杨家九岁的孩子,说他十分聪慧。接着讲了一件有趣的小事,来证明其聪慧。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可他不在,于是叫出了杨家孩子。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看到杨梅,想到这家人姓杨,于是借此调侃杨梅是杨家的果子。而孩子的作答也干脆利落,耐人寻味,留给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7、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8、师:第三组,你们有什么想要汇报的呢?
9、生:我会看看这个字前后的内容,想想它的意思,应该读什么音。
10、孔君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11、《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
1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3、学生自由读文,教师指导节奏,多种情景朗读,理解词义。
14、生3:未闻黄河是夫子家河(我竟无言以对)
15、初读课文,逐句疏通意思。
16、师:其实,历史上类似如此的孩童,还有很多。
17、02//多元的上课方式
18、教师先请两位学生读课文,第一位读得磕磕绊绊,第二位读得比较流畅。然后提问: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通过逐句理解意思后把握文章内容。
19、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要学会随机应变,考虑再用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
20、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五、杨氏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说的是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2、且不论教师用时过长,大约是公开教学、传递理念的需要,名师们总会以时间的延长来完整呈现课堂的饱满和引导的巧妙。就这节课首尾呼应的课堂结构可以看出教师教文言文的重点是:文言文的文字简洁但内涵丰富,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丰满文本、丰盈人物形象。《杨氏之子》作为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一篇文言文,这样的教学定位是不是准确,原因在于教师的文本解读方向的错位。
3、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品读对话,体悟文言深意
5、(3)理解孔君平说的话的意思,读懂杨氏之子“会听”
6、师:嗯,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7、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8、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9、生:我读懂了“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之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10、(2)“儿应声答曰”的“应”读第四声
11、师:课下,就请同学们搜集历史上其他著名的神童故事。
12、起因:孔君平拜访杨家,杨氏之子接待客人。
13、(1)找出课文中“孔君平”“父”“杨氏之子”的指代字词。
14、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
15、《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
16、来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吧。指名说
17、师:是的,因为前面孔君平说:”此为君家果。”
18、杨氏之子中“惠”的古义:通“慧”,智慧的意思。出自文章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意思是: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19、出示:世说新语里有许多出语不凡的孩子,还有这样一位。出示《张吴兴亏齿》
20、迁移表达,言简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