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羊脂玉说。即夜光杯是由和田玉中的精品——羊脂玉制作的。夜光杯的发光,是因为羊脂玉酒杯的杯壁较薄,月光可透过并在酒杯中映出月影造成的,并不是在晚上可以发光。但是羊脂玉中也可能有会发夜光的特殊品种。由能发夜光的羊脂玉制成的夜光杯自然就能发光。
2、没有凉词古诗,应该是《凉州词》
3、酒泉玉说。即夜光杯由酒泉玉制成,夜光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玉器自然发光,尤其是夜间自然发光,而不受人工因素所支配;另一种解释是玉器不会自然发光,而是在灯光照射下发光,尤其是在夜光杯盛酒以后,再摇动酒杯,灯影就随着杯与酒一起闪动,产生发光之效应。
4、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二、《凉州词》
7、西胡所献夜光杯,傍晚将杯口朝天放入院中。待到天明甘香味美的水汁已满于杯中。
8、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如我醉倒在战场上, 请君莫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9、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10、意思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11、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12、该诗描写边塞将士们很难得的一次欢聚的酒宴,表现出激昂兴奋的情绪、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边地荒凉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的写照,具有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4、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5、作者:王之涣
16、是具体形容战争的,也就是细节描写。“醉卧”可以说是概括描写。所有不符合。不过当年俺老师提问的时候说的是这三句全是。如果要考试的话就回答着三句吧。
17、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
1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9、泛指精致的酒杯。唐王翰《凉州词》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0、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1、凉州词诗意:
22、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3、作者:王翰
24、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25、唐代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一》
2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7、《凉州词》诗意思: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这是一首边塞诗,出自王翰。
2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9、《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30、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1、冥夕出杯于中庭以向天,比明水汁已满于杯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实灵人之器。”
32、意思相近的一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33、“醉卧沙场君莫笑”出自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凉州词二首》中的第一首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全诗如下。
3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5、刀长一尺,杯受三升。
3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7、与“醉卧”句都是形容战争的惨烈。不过“醉卧”说的很洒脱,而《木兰辞》里头的则现实且残酷。
38、●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
39、没那么长,就两句:
4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1、“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出自唐朝诗人王翰的作品《凉州词·秦中花鸟已应阑》,其古诗全文如下: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注释】 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阑:尽。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 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 意气:情意。一作“气尽”。 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翻译】 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赏析】 这首诗抒写的是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诗的前两句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后两句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教战士们的思乡之意更加浓厚。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然是盛唐气象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