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义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说:“国君的孩子,可以说是有骨肉之情的亲人了,尚且还不能依靠没有功劳的尊贵地位、没有贡献的俸禄来守住国家宝器,更何况是为人臣子呢!”
2、令:让(他)。“令”后省略兼语“之”,指舒祺。
3、品读|古文观止0《冯谖客孟尝君》
4、唾:吐唾沫,动词。唾其面:朝他脸上吐唾沫。
5、郄:同“隙”,病痛。
6、1子义:赵国贤人。1犹:还。尊:用作名词。指尊高的地位。
7、中心思想:《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记叙了赵国左师触龙运用巧妙的方法说服赵太后,为挽救国家危难而让少子长安君“质于齐”的经过,说明了封建统治者应该为子女“计深远”,并“令有功于国”,以期能“自托”的道理。
8、(经典诵读)古文观止·有子之言似夫子
9、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10、线索还是有点的·····赵羽护国去了——不然如此忠心义胆的任务怎会平白无故不见了呢?没了赵羽·,这戏没意思了·····五味也成熟了······这戏笑点少了,剧情格式化,有点严肃····
11、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12、必勿使返:一定不要让她回来。
13、触龙的谏说自始至终未有一语提及“令长安君为质”,而太后情不自禁地说出“态君之所使之”,同样没有直接说穿派长安君入质于齐的话,与触龙的精彩说辞彼此配合,相映成趣。
14、贱息:卑贱的儿子。这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与现在说的“犬子”“贱子”意同。息:儿子。
15、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
16、出处:刘向 〔两汉〕《触龙说赵太后》
17、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zhǒng)为之泣{踵:脚后跟},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18、太后问道:“男子汉也爱他的小儿子吗?”触詟答道:“比女人还爱得很哩!”太后答道:“女人格外疼爱小儿子。”触詟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
19、(经典诵读)古文观止·子鱼论战
20、(《触龙说赵太后》)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①其间旦暮闻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21、《战国策》作品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2、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23、(作者)刘向(朝代)先秦
24、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
25、文章选自《战国策·赵策四》。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其子赵孝成王继位,年幼,由赵太后摄政。赵太后就是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孝成王的母亲。
26、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
27、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
28、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29、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30、品读古文观止|精彩音频
31、【触龙说赵太后翻译】左师(3)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4)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5)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6)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7)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32、PS: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学学触龙的劝谏艺术。
33、这两个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主要是由于作者能通过语言和行动,将人物放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去表现,所以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4、言:说,是“言于左右”的省略,“左右”承前省。“言于左右”是“对太后的侍臣说”。
35、左师触龙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xī)也,故愿望见。”太后曰:“老妇恃辇(niǎn)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zhōu,通“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shì,通“嗜”)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36、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37、听学|趣说《汉书》充满争议的李陵上集
38、同时,《战国策》语言精练,文笔委婉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浓厚的文学意味,是我国古代有文学价值的散文著作。
39、祝之:为她祈祷。祝:向神祈祷。
40、何以:疑问代词。以:介词。何以:凭什么,介词宾语前置。
41、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对身边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42、尊:使……尊贵,形容词使动用法。
43、病足:脚有毛病。病:有病,动词。
44、于是赵国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乘车,派遣他到齐国去当人质。齐国这才出兵救赵国。
45、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46、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47、触龙说赵太后的一段故事触龙以自己爱子来引出“父母之爱子,则谓之计深远”也就是说父母疼爱子女, 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他劝说的技巧有: 察言观色,避其锋芒。 关心问候,缓和气氛。 大话家常,拉近距离。 晓之以理,循循善诱。
48、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极力夸赞太后爱燕后而为之“计久长”的明智之举,以反衬出她爱长安君的“计短”。
49、一个意思,都是希望、想要的意思。作“的”解。整句的意思:您错了,比不上对长安君的爱深。“之”是语气词,无意义,“亦哀之矣”的意思:也是够伤心的了。作“他们的”解,整句的意思:这是他们近的灾祸及于自身,远的及于他们的子孙
50、左师触龙对太后身边的人说要过来拜见太后,太后一肚子火等着这个不怕死的人。触龙进入殿内就开始小步开走,来到太后面前谢罪说道:“老臣我这条老病腿,不能快走,一段时间没来看望您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的无礼,但是又担心您的玉体有什么不适,所以就过来看望您一下。”太后说:“我全靠坐车出行。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有没有减少啊?”太后说:“我每天就只是喝点粥而已。”触龙说:“老臣我近来不太想吃东西,于是就让自己多出来散散步,每天走个三四里,这样才稍微促进了点食欲,这把老骨头也会舒服些了。”太后说:“我没办法跟你一样。”赵太后的怒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51、触龙千回百折,终于得到了他最想要太后说的一句话。此时,他才可以正八经地谈论他的爱子观了。他于是从容回顾往事曰“媳之送燕后,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52、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53、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
54、公元前266年,赵太后的丈夫赵惠文王刚走不久,因继位的赵孝成王年幼,赵太后为实际掌权人。在赵国这新旧更替之际,邻居秦国就趁机出兵欺负这孤儿寡母的,并连续拿下赵国三座城池。赵国单靠自己无法抗秦,不得已向齐国求救。
5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56、(作者)刘向(朝代)先秦
57、赵太后才刚掌权不久,那虎狼之师秦军就来砸场子。赵国连忙向邻居齐国发出SOS,齐国人也认死理,说:“把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叫过来当人质,我再派马仔过去帮你们。”赵太后疼惜自己的小儿子不同意这样做,底下的大臣就一口一个唾沫地劝谏,一个个都说要以国事为重!(赵太后OS:当人质的又不是你们儿子,呸!)太后干脆挑明说:“谁再说让长安君去当人质的,我就立马朝他脸上吐唾沫!”(一国领导向底下的员工吐痰,那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58、左师:战国时赵国无实权的高级官名。
59、触龙的攻心术,使趙太后从抵触到对撞再到接纳最后到契合,始终未提長安君质齐这个话题。可听了触龙一席话后,太后主动要求触龙派遣長安君使齐为质。看似无心插柳,实是以情一动人,这就是智者的风采与魅力。
60、西汉末年学士刘向编校,除去重复的地方,将其编订为33篇,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
61、左师公曰:“老臣贱息(8)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9)之数,以卫王宫没死(11)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12)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13)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62、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