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关于登高望远的诗句。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高适
2、每天一首古诗(103)|《登楼》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颔联为千古名句,极写秋天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象,集中地表现了“悲秋”的典型特征。诗人在登高之处,仰望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激流而来。这一联,仰视与俯视结合的景象描写,颇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不尽”拓展了长江的博大,“滚滚来”又渲染了激流的态势。这一联在写景的同时,也深沉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萧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境界非常壮阔、雄浑。这一联对仗精工、沉郁悲凉,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6、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7、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
10、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11、④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12、dēnggāo登高dùfǔ杜甫fēngjítiāngāoyuánxiàoāi,风急天高猿啸哀,zhǔqīngshābáiniǎofēihuí。渚清沙白鸟飞回。wúbiānluòmùxiāoxiāoxià,无边落木萧萧下,bùjìnchángjiānggǔngǔnlái。不尽长江滚滚来。wànlǐbēiqiūchángzuòkè,万里悲秋常作客,bǎiniánduōbìngdúdēngtái。百年多病独登台。jiānnánkǔhènfánshuāngbìn,艰难苦恨繁霜鬓,liáodǎoxīntíngzhuójiǔbēi。潦倒新停浊酒杯。
13、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14、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关于登高望远的诗句。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高适
15、下面郝老师先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古诗。
1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17、中国古典诗歌注重抒情含蓄,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民族审美意识向诗歌提出的审美要求,所以,诗人往往追求“言外之意”、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杜甫写诗,亦是如此,《登高》一诗,抒情含蓄幽深、曲折往复,情感表现既淋漓尽致又含蓄、深厚。明代胡应麟评价说:“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深沉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篇当为古今七律第不必为唐人七律第一也。”胡应麟的品评虽难免掺杂溢美的成分,但老杜这首《登高》的艺术成就却由此可以窥见一斑。
18、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19、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关于登高望远的诗句。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张琰
20、适合年龄:3—15岁上课时间:周六半天或全天
21、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22、⑥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23、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24、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25、按理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但是词人没看到山,而只看到烟雾滚滚,这是为什么?并不是因为天气不好,能见度不高,而是因为词人遥望的中原地区饱经战乱却收复无期。词人深深惋惜,自己的抱负得不到同僚的共鸣,没有人同他一起挥戈北上铁马冰河,千秋功业无人共兴、同赏。
26、登高作者不是韩愈,是杜甫。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赏析:该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27、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白居易
28、每天一首古诗(102)|《酬张少府》
29、崔国辅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30、每天一首古诗(94)|《春望》
31、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古诗传唱最多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郝老师在前面的节目中已经为大家讲过这首诗了,今天特地再为同学们讲另一首写于重阳节的古诗《登高》。
32、dēnggāo登高dùfǔ杜甫fēngjítiāngāoyuánxiàoāi,zhǔqīngshābáiniǎofēihu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wúbiānluòmùxiāoxiāoxià,bùjìnchángjiānggǔngǔnlái。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wànlǐbēiqiūchángzuòkè,bǎiniánduōbìngdúdēngtái。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jiānnánkǔhènfánshuāngbìn,lǎodǎoxīntíngzhuójiǔbēi。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3、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
34、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
35、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五代李煜
36、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皇甫冉
37、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在对前人悲秋意识的继承上,又显现出自身的特点,把悲秋的模式和意蕴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沉痛悲凉,为杜诗中的上乘佳作。杨伦称赞此诗“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明代的胡应麟更称赞其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
38、释义:巍峨四岳是大山,高高耸峙入云天。
39、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
40、每天一首古诗(92)|《赤壁》
41、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
42、《登高》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43、所以我们说,《登高》中意象之宏大与情感之深厚,在崇高这个美学意义上取得共鸣,达到契合,从而汇成开阔壮大、雄浑苍凉这一完美的意境,深刻而开阔。深沉浩瀚之忧与大自然的千幻万象相融一体,获得了沉郁的美学品格。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说:“杜诗高、大、深,但不可及,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为高,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其中的高、大也是此意。而其中的“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则似乎是含蓄、蕴藉之意,这既是《登高》在结构和抒情方法上的特点,也是“顿挫”这个美学品格的涵义。
44、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他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千斤悲愁,让我们惊诧: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壮!(文/吴丹)
45、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崧高》先秦佚名
46、【登高古诗】最经典的四首端午古诗词,情浓粽飘香,端午节安康!
47、0537—320191918953790078
48、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49、望岳《望岳》诗意画(东岳泰山)(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0、尾联作者感慨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多病,以至需要停杯戒酒。与之前不同,尾联转入了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首两联的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并分承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添,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了。这一联,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51、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52、全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因此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
53、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54、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55、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欧阳詹
56、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
57、这首七律写作者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又怎能不吟诵呢?下面郝老师试着用徐建顺老师的吟诵调吟诵给大家听:
58、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
59、每天一首古诗(93)|《鸟鸣涧》
60、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61、①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62、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
63、②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65、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杜甫登高原文: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七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唐代岑参
66、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67、这两句诗是写作者杜甫登上高台之上所看到的近景,天高风急,不时的听到猿猴在山中哀叫,渚: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只看到江水之中的小洲之上,鸟儿不停地飞舞盘旋。看来秋寒袭来,不仅人们心生寒意,就连飞鸟走兽也是凄凄惨惨,悲悲凉凉。
68、杜甫的悲愤是深沉的,他的悲愤决不是一己之小悲哀。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以一介寒儒处卑微之位,却时时刻刻做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努力,风烛残年,抱病孤舟,仍瞩目中原战事,为“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登高》是身世之感与时事之慨的结合,是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牵合,是一己之荣辱与国家之兴亡的合奏!这就是杜诗的可贵之处,他从不局限于个人生活情感的小圈子,而是紧密地将个体的悲忧和时代的悲剧现实绾结在一起,使之集于一诗、一联、一句,让人更多地感受到忧愤浓郁、浩瀚深沉所带来的美学享受,透露出一个爱国忧民之士精神上的崇高与人格上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