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00句文案】

一、宋词鉴赏

1、✦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也有版本作残釭(gāng)。✦屏帏:屏风和帷帐。

2、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3、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在这首词中,苏轼以“中秋”这一深具情感意义的节日为背景,抒写了远贬黄州的孤独悲苦的心情,同时又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中,表达出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围的营造中,读者可以见到豪放词人苏东坡在旷达超然背后悲情婉约的一面。

4、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分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5、“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型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

6、二是要欣赏意境。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苍茫意境,《春江花月夜》的空灵意境等等。

7、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8、之所以说得如此讽刺,就是因为如果按照他们的赏析反向推演,写出一首诗词来一定惨不忍睹,丑绝人寰。而这些纳入到辞典中的诗词作品,好像都不是他们费尽心力挑出来的,而是从那些前人总结的经典中找出来。

9、如今,孤寂地在这西楼,当此风雨凄凄的暗夜,不听清歌也悲泪难禁。

10、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11、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12、苏轼这首词很稀有的哦,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没地方找。

13、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14、三是要体味情怀。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等。

15、想当年我正在青春年少,统率着万千兵马旌旗飘飘。战士们穿着鲜明的衣甲渡江南归,英勇杀敌冲破了敌人的包抄。

16、如果你是初学写宋词,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同一词牌的字数要一样,因为宋词是谱曲可以歌唱的.注意平仄押韵.比较下一首词就明白了:望江南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7、接着景由大入小,由静变动:曲港跳鱼,圆荷泻露。词人以动衬静,使本来就十分寂静的深夜,显得越发安谧了。鱼跳暗点人静,露泻可见夜深。“寂寞无人见”一句,含意颇深:园池中跳鱼泻露之景,夜夜可有,终是无人见的时候多;自己偶来,若是无心,虽眼前,亦不得见。

18、此词以精湛的结构、声韵和语言,抒发了作者仕途上和爱情上的挫折所带来的失意与苦闷,寄托了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情景交融,对仗工整,色泽浓淡相宜,结构疏密相间,一气呵成,读来令人一咏三叹,堪称绝妙好词。此词无论词的结构、声韵、用字设色等方面都显示了作者的当行本色,将其人生不得意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动人心魄。

19、宋词则更多的是描写内心中的情感与感动。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20、也可以理解为只要朝庭采纳我的平戎之策,即使不再重用我,让我退休,给我一些农耕种树的书籍也可以。

二、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有位客人慷慨激昂地谈论功名,便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事,用游戏心态写下这首词。

2、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3、楚江空晚,恨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4、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5、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6、词人这清净、洁白的世界里,胸襟自然为之一畅。接着夜风送来梅花的清香,池塘表面上的薄冰已经融解。这些景物上都被词人抹上了一层感情色彩,仿佛是他的心灵附着这些景物上,他那因酒而病的身躯与心灵自然景色的陶冶中,渐渐轻松了,开朗了。此刻,他不仅想到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不仅感受到春天的信息已经来到,而且他的思绪也回复到往年醉酒听歌的快乐生涯。“南楼”,指冶游之地:“西城”指汴京西郑门外金明池和琼林苑,都是北宋时游览胜地。这里以对仗的句式强调当年的豪情胜概。特别是“都不管、人春困”一句,以口语出之,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见其豪情万丈。

7、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词之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根本未去“江海寄余生”。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

8、宋词是诗歌的一种。又称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与唐诗称作双绝。词牌名也就是调名,是词的格式名称。有的是乐曲的题目,有的是一首词中的几个字,有的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词牌名是乐曲的调子,就是说这首词有什么调子唱出来的意思,每首词都有不同的平仄变化,而这一点也是根据词牌名推出来的。当然,有的时候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词牌名的平仄来填词的。希望帮得到你。

9、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注意: 鉴赏诗歌炼字 鉴赏诗歌的想象 鉴赏诗歌的线索 鉴赏诗歌中情与景、情与物的关系 鉴赏诗歌中的意象 鉴赏诗歌的对比烘托手法 鉴赏诗歌的言外之意

10、四是要领悟哲理。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

11、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婉约派多写为儿女风情,形式小巧精致,结构缜密圆熟,音律和谐流转,语言清丽典雅,风格委婉柔美,意境淡雅细腻。而豪放派则突破儿女情长,书写胸襟怀抱,风格气象恢弘、雄健奔放,形式任性率志、不拘音律格式。豪放派由苏轼首开,此后与婉约词双峰并峙,平分秋色,直到清代。总体上,宋词的特征是:题材走向上注重个人的生活而不是社会现实,表现功能上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风格倾向上偏向阴柔和婉而不是阴暗刚强。

12、“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13、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4、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今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15、推荐上海辞书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两册)。上海辞书版的古典文学鉴赏辞典系列非常经典,已经形成品牌。这套书其实是有《宋词鉴赏辞典》的,但《唐宋词鉴赏辞典》更超值,两书的宋代部分是完全一样的,《唐宋词鉴赏辞典》白白多出了唐、五代、金部分,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元好问等大家。

16、此词开门见山,句句写实,与一般长调大异其趣。接下来,词人的视线从住处的窗口向外探视,无边夜色,尽入毫端,化实为虚一下子,词境变得空灵了。词人写道:九衢上的残雪斑斑驳驳,天空中的朦胧淡月照进千门万户。

17、简析: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此词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18、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9、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碰,就是把握意境)。

20、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这是第一步。

三、宋词鉴赏辞典在线阅读

1、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2、“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人生何处得秋霜?”词人由此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读者同样可以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

3、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4、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5、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

6、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夜娖银胡䩮”,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

7、“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

8、“梧桐叶上三更雨”句,是化用了温庭筠《更漏子》中的名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就此点出离别。

9、西江月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0、这是一首秋夜相思怀人词。开篇先写“残”,当指夜深,灯火将尽未尽,将灭未灭,灯光昏暗摇曳中,悲怆凄凉之意便透出纸背。时正秋季,天气骤冷,“秋气满屏帏”,便益觉凄清。宋玉《九辩》起首便说“悲哉秋之为气也”,秋天的气息是肃杀的、凄凉的、哀婉的,“满屏帏”可见是充斥室内,从外侧包拢着词人,而在词人内心,却也有一股如同秋气般的悲凉油然而生。

11、《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12、如果觉得宋词背的可以了,可以看看古代词评(人间词话我懒得搭理,王国维太偏执了),最全面的应该是张炎的词源。

13、宋词三百首,不同的人译注,会按照个人的理解,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因此,同一个出版社的译注作品,最新出版的比较完善。

14、一是学习语言。唐诗宋词注重遣词造句,语言传神。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等。

15、推荐上海辞书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两册)。上海辞书版的古典文学鉴赏辞典系列非常经典,已经形成品牌。这套书其实是有《宋词鉴赏辞典》的,但《唐宋词鉴赏辞典》更超值,两书的宋代部分是完全一样的,《唐宋词鉴赏辞典》白白多出了唐、五代、金部分,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元好问等大家。江苏古籍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一册)也很不错,我是两种都买了。

16、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17、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18、诗词的文字之美看不出来,音律之妙看不出来,典故之精也看不出来,总之能把古典诗词秒切成解析几何,这倒是最大的功能所在。

19、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20、“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四、百家讲坛唐诗宋词鉴赏

1、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2、词是一种文体,由于宋代特别盛行,所以习惯上称宋词。唐中期以后,一些民间诗人把近体诗的整齐句子加以改变,依照流行曲调的节拍和韵律而裁定字句,就成为词。一首词的句子长短不所以又叫长短句。

3、如果有一定知识量的话,可以看一看个人专集比如周邦彦词集,柳永词集,李清照词集,姜夔词集这样的。

4、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梁溪漫志》卷七曾评论说:“白乐天《题岳阳楼》诗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芸叟用此换骨也。“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5、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按词牌来源分。

6、苏轼的偏重超然物外的洒脱,而岳帅则侧重于入世者披肝沥胆的那份英雄情结。各有各的特色。

7、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8、那时,我和她相对调弄宝瑟,拨动炉中温馨的沉水香,同声齐唱《鹧鸪词》,曾是多么欢欣。

9、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空锁楼中燕。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10、我独自守一盏残灯,灯已快要燃尽,天乍凉,秋气充塞罗帷和银屏,

11、✦调:抚弄乐器。✦宝瑟:瑟的美称。✦金猊(ní):狮形的铜制香炉。猊,狻猊(suānní),即狮子。

12、全词用语极为平易,化俗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13、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14、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15、“多应”二字,表明这是想象和狡滑,而一往深情,皆寓其中。以下三句,是这种感情的延伸。“马上墙头”,语本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至此,方正面点出词人昔日曾与一位女子邂逅。但无情的岁月凋谢了彼此的容颜,即使相逢恐亦不敢相认,言之不胜伤感。款款深情娓娓道来,情韵悠然相生,笔锋收纵自如。

16、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

17、过片又写目前衰颜,从上片歇拍的豪情收回来,与起首二句遥相映射。“潘郎双鬓”,谓两鬓已生白发,语本潘岳《秋兴赋》:“余春秋三十有始见二毛。”“屈指”二字是起点,点明词人是算计,以下都是写算计中的思维活动。词人不仅惊觉自己早生华发,而且联想到对方如今愁苦的情绪,于是深感她的形容应该已经消瘦。

18、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19、一是学习语言。唐诗宋词注重遣词造句,语言传神。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等。

20、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五、宋词鉴赏辞典

1、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谓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可谓一语中的,总括了李之仪小词的特点。这首词就是明证。

2、唐诗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为大宗。简而言之,主要是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但是唐代诗人作诗,也有用上句式较自由的古体诗,古体诗的句数和字数就很自由。

3、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4、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5、这首写政治家兼文学家的王安石,野游寻春与大自然的默契中,得到了心境的恬静,沉入了暂时的酣眠,然而,一时的心理平衡,却被四周突然闯入的急切悲凉的松涛声所打破,无怪乎作者起看日光,不能不嫌梦境之短了,这正隐隐透露了作者身虽幽闲而内心并不平静的精神状态。全篇即事写景,全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气韵萧散,充满脂腻粉香的北宋前期词坛上,这首词颇有一枝独秀的风致。

6、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7、这首词是作者退隐之后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式写照。

8、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9、《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中华诗文鉴赏典丛。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10、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11、链接:提取码:nv7w《宋词鉴赏辞典》是北京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韦立军。

12、大家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主要写了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v英俊,气宇不凡,儒雅潇洒,风度翩翩,从容不迫,战功卓著。

13、区别功能主题的不同

14、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

15、 第二步,通读一遍后,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16、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17、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18、(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19、“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却,这里作“岂”解,“却应”即“岂应”。词人目睹凌高欠台下春草丛生,很自然会联想起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诗句。但李之仪这里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词人把归乡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貌似无理却至情的说法。

20、另附:宋词字典不是很推荐买,当一个参考就可以了。南宋那本对南宋婉约词估计是有偏见,像一部分大吼大叫的粗糙的豪放词却被说成是“千古”“绝作”“磅礴”,我无法理解。每次看到刘过的贺新郎“腰下光芒三尺剑”我都忍不住yy出来一个令我尴尬的钢铁直男???。不过周汝昌先生在序言中认为姜夔吴文英辛弃疾在南宋三足鼎立,这个我比较赞同(其实姜夔还是比辛弃疾才情更高的的啦~)

上一篇上一篇: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梧桐雨【100句文案】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