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个例子吧,太平公主在宫廷里呆得腻了,到外面建造了一座大花园,邀请政界、文化界名流去游园,然后一起玩写诗的游戏。这些诗的任何一句都挺美的,山水草木、亭台楼阁,无一不是精彩毕现,但是完整地读下来,却觉得苍白空洞,无聊至极。这些诗,没有一首流传得开的。所谓“宋齐以后,绮丽则无风骨,雕刻则乏气韵,工造句而不解谋篇,浅薄极矣”(朱底珍《筱园诗话》卷一)。
2、在张九龄眼里呢?“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明明有着报国之心,明明有着一腔热忱,为什么阻碍那么多?为什么北方贵族圈就是不肯接纳?
3、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4、岂:难道。伊:因为。地气:气候。
5、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6、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7、空意:空灵的意念。
8、张九龄(678年一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张九龄是一位既有远见,又有胆识的政治家。他为人忠心,直言敢谏,秉公守则,不趋炎附势,不徇私枉法,为“开元之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张九龄去世后,每荐宰相,唐玄宗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可见张九龄的显赫地位。此外,张九龄诗歌成就也甚高,独具“雅正冲淡”的风格,有很多名诗留传后世。
9、超级有趣掌读,一流高雅公号。楚子陪你聊天说故事,换一个角度读唐诗,换一个方法学《论语》,还可以学文化史、学党史。都是原创、独家。
10、在古诗学堂,听楚子说诗。
11、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12、诗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因此诗人以丹橘自喻是有深刻含意的。这是诗人借用橘树来比喻自己“受命不迁”、“横而不流”的人格。这里,诗人不仅写了橘树的外形,而在着意表现它坚强不屈的精神,达到了形神的有机结合。同时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并非一棵橘树,而是一片橘林。诗人是在描写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群像”。这就使得诗的意境更为深远开阔,形象更为高大生动。
13、(唐)孟浩然:洛阳道中
14、张九龄七岁能文,这既不排除他的天赋成份在内,同时也与当时社会以文开科取仕的整个历史背景有关。在这一背景下,家家户户都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让自己的男孩很早接受文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其中聪悟者脱颖而出,被朝廷录用。张九龄即为其并累官至宰相职位,后因遭到另一宰相李林甫的打击和排挤,郁郁而终。他的《感愚》十二首诗或作于此时,所感者均为物之不平、人之不允、世之不公。
15、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16、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时期曾任尚书丞相,后罢相,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诗风清雅的文学家。他为官秉公尽职,选贤任能,直言敢谏,从不趋炎附势,为“开元之治”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语言简练质朴,寄托远大的人生理想,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之风。
17、读“江南有丹橘”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8、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19、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20、阻:阻隔。重chong深:指层层阻隔
21、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22、这两个看不透世事的人,都因为一只柑橘,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仰为观止的巅峰。同时,嘉木北迁之惑,也成为了历代文人常常歌以咏之的难解的心结。
23、孤清:孤高而清净。
24、(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25、屈原也写过《橘颂》,了不得!那是中国文人的第一首咏物诗啊,屈原认为自己这只南方的小小小小柑橘,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但是不能北迁,北迁就没节操了,没节操还不如死。于是屈原的结局是自沉汨罗江。
26、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27、感遇·其二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感遇其二》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淡泊明智、宁静致远。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
28、“阻重深”为三遇,可以尝试着将它的果实运送到北方,陈献于朝廷官员,却因为山水阻碍重重而未能成行;
29、他难道真的不知道他作为南方小小小小的柑橘,和北方桃李在血统上的区别吗?他难道真的不接受他这棵树即便浓荫如盖也不会被重用的必然结果吗?
30、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31、20005启
32、第一首诗着重于感,第二首诗则着重于遇。
33、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34、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香深生仰慕之情?
35、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36、“岂无阴”为五遇,尽管它的荫凉不亚于其他树木,然而世人张口闭口所言者只是载种桃树、李树而已,根本没有将丹橘放在心上。
37、《唐诗三百首》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与第七首,分别咏兰桂与丹橘。
38、唐诗三百首|01: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39、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40、飞沉理自隔:飞升和沉落的情势不同,大道相隔。比喻在朝、在野两种不同的路线。
41、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42、释义: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43、梅兰竹为岁寒三友,以兰表心,可见作者的心性清高,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44、(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45、第一首诗的大意是,兰叶春来繁茂,桂花秋时皎洁,它们的欣欣向荣盛态,在春秋两季自然而然地演变为佳节。因为慕其芬芳,有人久坐林中而不去;因为贪其枝美,有人动手横折,这又岂是兰桂二木的本心所愿?寓世人忘恩负义之意,在欣赏的同时不知体贴兰桂二物的自然本性。
46、备注:每期文学沙龙限制10人以内。
47、对张九龄的感遇两首诗赏析
48、在我们眼里充满喜庆的江南之桔(橘),在屈原眼里是什么?“受命不迁,生南国兮。”那是一颗倔强的种子,不肯到北方去开花结果。
49、命运只能靠运气去碰,天道因果之中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50、往期推荐:(点击蓝色字体即可查看)
51、在这里,咏丹橘历经苦难而得不到赏识,与中国古人对梅松的偏爱具有相似性。梅只有经过寒冬腊月才能开花,松柏在光秃秃的岩面上经过多少次风吹雨打后才能够成材,而中华民族一般也是经过无数次战争、饥饿、流血与痛苦之后,才会暂得片刻安宁,因此它的人民也习惯了卑微的生活,对突如其来的幸福傍徨、犹豫、不敢接受,深怕在这幸福之后,隐藏着更为重大的灾难。
52、这是一个春节复习的版本,让我们重新读一读张九龄的“江南有丹橘”。(楚说唐诗)张九龄和屈原的橘子是一个忧伤的宿命
53、隋和初唐把这个风气带回北方的宫廷,形成一个在国内影响力巨大的宫廷诗派,这个诗派到武则天时期,被三个把持朝政的女人——武则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54、杜甫在《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
55、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56、我愿意读懂他们的心声,我愿意和他们一起歌唱他们分别写下的关于橘子的颂歌、和他们一样坚守中国文人的高雅的节操,守护我们中国士子的岁寒之心。
57、【张九龄感遇其二】二零一九——全年抄读唐诗三百。
58、因之传远情:通过高鸟将此情传至远方。
59、“有岁寒心”为二遇,这可能与江南处于比较温暖的地理位置有关,但是主要是由丹橘本身所拥有的傲骨寒心内因所致;
60、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61、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62、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63、丹:金红色。“橘”同“桔”。
64、以文会友,欢迎每一位真心热爱文学的人,也欢迎对史学哲学和其他文化领域有研究的朋友,让我们共同进步。
65、难道只是因为南方地气暖湿吗?不是,根本原因呢还是因为此树有着松柏一样的品性。
66、《感遇》十二首,主旨有一为“感”,一为“遇”。
67、“岁”一般指“年”,而一年中自有春夏秋冬之季,就意味着有暖暑凉寒之气候。故,岁亦作“气候”解,“岁寒心”之“岁”当此。“岁寒心”意为耐寒冷、不畏寒冷之坚强意志。——这样讲,比较简明,不知说清没有啊?
68、说起来比较硬气的是,这两个人的关系,不是张九龄抱大腿,而是张说注意到了张九龄的才华,主动和他通谱,硬是拉了亲戚关系。
69、“不可寻”为四遇,丹橘一生所遇坎坷命运,不能用万事万物循环往复的简单自然规律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