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代价,历经22次战役,共斩首181万人。相当骇人听闻。其实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在崇尚法家的治国制度下,对斩首尤为喜爱。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秦国历代君主帝王意识过于强烈。
怎么说呢?秦国地理位置是处于偏僻落后的西部地区,即使到了西周末年该地区仍是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生产活动。马匹作为当时战争必需品,秦地自然成为了周天子的重点照顾对象,毕竟周天子也要利用这一优势巩固自己的统治。直到平王东迁,秦襄公护驾有功,秦国才得以建立起来,而后才有机会看准周室衰微而一跃成为诸侯强国之一。这属于屌丝逆袭类型,毕竟秦国的人民是游牧民族起家,对于周室先进的礼乐文明甚为向往,而礼乐文明讲究的是秩序,自然就是军权至上。
第二,军功爵制的推行
爵位起于三代,为了维护新的统治秩序,西周统治者根据血缘亲疏,军功大小和部族势力强弱等条件来授予爵位而分享亡商的胜利果实。但是后世都认为西周的分封制度很不科学,原因就是只要获得爵位就能世袭,当然这群人肯定是很厉害才可以晋身诸侯,但难保后继者也是人才,于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先后由诸侯、大夫、家臣而出。这些新兴力量需要新制度调动社会资源为已所用。所以,春秋以后,按军功贡献授爵日益代替世袭制,奖励军功成为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共同内容。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中,实行了军功爵制,其唯一标准是士兵斩首的数量,以此来占有奴隶、获得土地、赎罪赎身等,这些好处都吸引着秦国乃至六国的人才。
第三,重农尚武是秦国一贯的民风。
在上述中已经知道,秦国由于地理位置问题,实质上是靠游牧起家的,重视农业发展,崇尚武力是很正常的事。而且秦国版图之大,戎狄之多,不崇文礼,都是其喜爱斩首敌人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