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赠刘景文宋苏轼【100句文案】

一、赠刘景文

1、(学古诗)示儿——陆游

2、(学古诗)别董大——高适

3、(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4、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学古诗)登鹳雀楼——王之涣

6、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7、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但是从标题和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来断,这更是一首勉励好友而且自勉的作品。

8、(学古诗)鹿柴——王维

9、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

10、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11、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12、这是描写秋末冬初的景色,荷尽菊残,看似萧萧瑟瑟,却橙黄橘绿,另有一番风情。

13、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14、整首诗,华美而含蓄,意境高远。苏轼首先用“荷尽”、“菊残”描绘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用强烈的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紧接着用“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揭示赠诗的目的:“橙黄橘绿”这是万物经过严酷的环境考验后,给那些坚强乐观敢于奉献的顽强者留下了丰硕的果实,此时既有成熟丰收的一面,又表现出这个季节的美是独具特色的。

15、(学古诗)敕勒歌——乐府诗集

16、(学古诗)浪淘沙——刘禹锡

17、(学古诗)望江南——温庭筠

18、(学古诗)竹石——郑燮

19、(学古诗)咏华山——寇准

20、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刘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二、赠刘景文宋苏轼

1、(学古诗)登飞来峰——王安石

2、(学古诗)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4、其时苏轼在杭州任上,也已经过了半百,正是年富力强,人生阅历积累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所以这里的“一年好景君须记”,其实暗中比喻自己和刘景文都走到了人生的金秋季节,阅历丰富,却又年富力强,正是“橙黄橘绿”最好的人生阶段。

5、(学古诗)登科后——孟郊

6、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7、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8、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9、(学古诗)枫桥夜泊——张继

10、(学古诗)咏柳——贺知章

11、(学古诗)满江红——岳飞

12、简析: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13、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14、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15、前两句是具体描写秋末的气象,后两句则话锋一转。和大多数人看到秋冬就感觉萧瑟不一样,苏轼反而觉得,这样的季节才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因为这正是收获的季节,橙子黄了,橘子还未成熟,带有勃勃生机的绿色。

16、(学古诗)鸟鸣涧——王维

17、(学古诗)忆江南——白居易

18、(学古诗)田间——汪楫

19、(学古诗)剑客——贾岛

20、(学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三、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1、(学古诗)蜀相——杜甫

2、(学古诗)赤壁——杜牧

3、(学古诗)凉州词——王翰

4、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5、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6、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正是:一作“最是”。

7、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8、(学古诗)咏牡丹——王溥

9、(学古诗)如梦令——李清照

10、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11、(学古诗)登岳阳楼——杜甫

1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3、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14、大自然的美景千姿万态,一年四季各有不同,在这首诗里,苏轼只选择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来写,用细致的笔触来描绘它们的衰残,目的是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15、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16、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17、(学古诗)赠汪伦——李白

18、(学古诗)山中送别——王维

19、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20、(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李白

四、赠刘景文

1、《赠刘景文》宋·苏轼古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2、(学古诗)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

3、(学古诗)山行——杜牧

4、(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李白

5、(学古诗)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6、(学古诗)次北固山下——王湾

7、(学古诗)明日歌——钱鹤滩

8、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

9、(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10、(学古诗)卜算子·咏梅——陆游

11、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我却偏偏要赞它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语言平淡无奇却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

12、(学古诗)游山西村——陆游

13、这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苏轼不直接赞美他的朋友在品格和节操方面有多么优秀,而是不着痕迹地把这种称颂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之中。因为在苏轼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节操的。

14、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15、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6、(学古诗)望天门山——李白

17、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咏吟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世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18、(学古诗)绝句——杜甫

19、(学古诗)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20、(学古诗)农家——颜仁郁

五、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谁

1、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而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4、(学古诗)望洞庭——刘禹锡

5、(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6、(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7、(学古诗)关山月——李白

8、(学古诗)清明即事——孟浩然

9、(学古诗)大风歌——刘邦

10、(学古诗)望岳——杜甫

11、(学古诗)稚子弄冰——杨万里

12、苏轼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被流放海南,他一向旷达乐观,不因逆境而悲愁困苦,亦不以年老而颓唐消沉。他一生坎坷挫折,可谓多矣,却并没有被逆境吓倒,而是积极面对人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

13、(学古诗)赐萧瑀——李世民

14、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经五十八岁了。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没有想到只过了两年,刘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景文的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于是留下该诗篇,难免有迟暮之感。

15、(学古诗)舟过安仁——杨万里

16、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7、(学古诗)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欧阳修

18、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19、(学古诗)雁门太守行——李贺

20、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上一篇上一篇: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小学【100句文案】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